第587章 追击
刘豹和刘蛟虽然是在城墙倒塌的时候产生的逃跑念头,但事先他们早就为自己暗暗地铺下了后路。
由于魏军主攻的是城南墙,所以匈奴军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到了南面,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城门就无人把守。
事变之后,匈奴人对九原城的防守进行了换防,右部匈奴军把守北门,左部匈奴军把守东门,中部匈奴军把守西门,剩余的南门则由三部匈奴联合派兵把守,这里集中了匈奴人大部分的兵力,也包括北部匈奴和南部匈奴的军队。
南城墙的坍塌意味着九原城的沦陷,刘豹和刘蛟显然没有与城池共存亡的想法,看到情势不妙,他们立刻就撤退了,甚至走的时候和刘猛都没有打招呼。
刘豹倒也罢了,毕竟他和刘猛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但刘蛟好歹是刘猛一直以来最铁的盟友了,但这个关键时候,他还是率先地逃了,大难临头各自飞,什么义气情谊,在这个时候狗屁不是。
刘豹是从左部匈奴控制的东门逃走的,刘蛟则是从中部匈奴人控制的西门逃走的,这两处城门都是由他们的心腹部下来把守的,所以那怕是败兵如潮,刘豹和刘蛟也可以顺利的脱身。
但刘猛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尽管他的部下控制着北门,但是刘猛撤退的比较迟了,等他赶到北门的时候,黑压压的败兵已经将出城的道路完全给堵死了,此刻刘猛再想出城,那恐怕只能是长出两个翅膀来才能办到。
跟刘跃猥琐地投降不同,刘猛则选择最为壮烈的方式,用飞蛾扑火的方法来结束了自己的性命,那个一心想要当上单于,率领着匈奴重回巅峰的猛士,最终是万箭穿心而死。
在他的字典了,没有投降二字,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屈膝投降。
刘猛死得大义凛然,死得轰轰烈烈,只可惜,匈奴军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任何人都无法再挽回了。
从南城墙倒塌到战斗结束,整个过程不过才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魏军就完全控制了九原城,俘虏的匈奴兵不计其数。
各路报捷的消息不断地向曹亮禀来,不过曹亮更在意的是有多少漏网之鱼。由于魏军只是集中兵力进攻南面,在其他方向上,都没有派出兵马进行阻击,当然,也不是曹亮不想阻击,实在是手中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单方向进攻都稍显的有些薄弱,再要是分兵出去,就会越发的势单力孤了。
但这样的进攻方式,肯定会造成许多的漏网之鱼,根据掌握的情况,除了右贤王刘猛战死之外,左贤王刘豹和中部帅刘蛟已经是率部而逃了。
不过由于匈奴溃逃时一片混乱,城门口又过于狭窄,造成了大批的拥堵,伤亡和被俘的匈奴军就占据了总数的八成以上,只有大约两成的匈奴兵逃离了九原。
此役魏军大获全胜,真正意义上算是彻度地解决了匈奴人的威胁,就算是刘豹和刘蛟逃了出去,但他们所率的军队只有万余人,而且在丧失了九原这个匈奴人最后的领地之后,刘豹和刘蛟不管逃往何处,都将是处境艰难,至少在并州,他们是再无容身之所的。
不过曹亮也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胜利,刘豹和刘蛟这两个漏网之鱼,也绝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顾,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亮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趁胜追击,彻底地将这两支匈奴消灭掉,解决掉后顾之忧。
于是曹亮下令,将打扫战场的事务交给步兵、长水、射声三个营来处理,越骑营和屯骑营则是兵分两路,前去追击匈奴人的残余部队。
邓艾和石苞立刻领命,率领着越骑营和屯骑营离开了九原,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左贤王刘豹是从东门逃走的,邓艾率越骑营出东门前往追击,中部帅刘蛟是从西门逃走的,石苞便率屯骑营从西门一路追去。
由于匈奴兵逃出去的时间并不长,魏军可以循着他们残留的痕迹,比如说马蹄的足印,匈奴兵残留的衣甲兵器等等,一路追击下去。
┄┄┄┄┄┄┄┄┄┄┄┄┄┄┄┄┄┄┄┄┄┄┄┄┄┄┄┄┄┄
刘豹虽然是从东门逃出去的,不过出城之后,他并没有往东走,而是折向了北面,向北而行。
刘豹带出来的兵马并不多,除了自己的亲信部下之外,尚有几千人杂七杂八的部队,这些匈奴兵有来自右部的,有来自北部的,也有来自中部的,总之逃难之时,各部的编制早就打散了,许多的匈奴兵跟无头苍蝇似的,找机会能冲出去就冲出去,反正留在城里面,就是死路一条。
尽管刘豹想把自己左部的人马更多的带出一些来,但城门口那种混乱的局面下,自己能跑出来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了,那一刻刘豹真的顾不上许多了,再迟缓上一点,很可能就会永远也走不掉了。
刘猛以准单于的身份在城中行事,试图召集更多的匈奴人来抵挡魏军的进攻,但刘豹可瞧得明白,现在匈奴人军心离散,斗志全无,就这样的军队,拿什么来抵御魏军的进攻?
留在城中,估计只有送死了,逃出去,或许才有一线的生机。
在这种情况下,刘豹果断明智的选择了逃跑,而且在逃跑之前,他并未和刘猛打招呼,不是他不想打,而是相隔的太远,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魏军骑兵进攻的速度很快,刘豹也只能是考虑保全自己了,尽管他和刘猛之间貌合神离,彼此敌视,但在对抗魏人上面,他们的利益还是一致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不是不想救,只是鞭长莫及啊!
现在也不知道刘猛如何了,不过看这情形,多半是凶多吉少了。
刘豹也顾不上兔死狐悲了,他很清楚,魏军的追兵多半很快就会赶到,他如果逃得慢一些的话,只怕会步刘猛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