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
捡个将军来种田 作者:平鱼跃
分卷阅读72
才要亲自跑这一趟哩。
但胡爹和齐氏从没想过这个,胡甜不说他们也想不到。听了冯老板的话一愣,一时有点不知所措。生意上的事都是胡甜拿的主意,他们夫妻俩没甚想法,两人一时嗫嚅:“这……”
落在冯老板眼里,两人难以抉择的样子,冯老板遂笑道:“两位莫要为难,冯某自然看中这桩生意,但若二位有意与周家合作,冯某也不是那样小气的,这几处村庄一样可以告知二位,权做成人之美。”
言辞间十分有大度的样子。当然冯老板也有冯老板的考量,周家在临州盘亘几代人,对他们这种没根基的来说就如庞然大物,与周家争生意是没什么好处的。再一个周家如今又出了周文彬这样的人物,颇有几分潜龙在渊的气势,与周家自然要打好关系。
本来像他冯家开着两个饭铺,但到了周家面前,跟管事都不一定说得上话,因此他也乐意卖这个好给胡家,到时候与他引荐周家管事也是好的。
“冯老板真是好气度。”胡甜撩开里间的窗帘走出来。
话说到这个地步,也不能叫齐氏和胡爹没有一点应对,或者先把人送走了,再商量,胡甜只得出来,好在有自己爹娘陪着,冯老板又算长辈,小门小户的,也不算坏了规矩。
“有冯老板这样好的合作人选,这桩生意,我家却是没想过要另找他人的,冯老板大可放心。只是不知道这几个村庄有多少存量,冯老板打算如何做这桩生意?”胡甜道。
冯老板瞧出来的是个十五六岁的丫头,话说的虽在点子上,却叫他有些疑惑。
胡爹略带尴尬道:“实不相瞒,我家管生意的正是我这个丫头。”
冯老板道:“哦?那小丫头可做得了主?”
胡甜点头:“自然。”
冯老板于是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
按冯老板的意思,派人去村庄长期收购橡子,抛去成本,剩下双方五五分成。收橡子他这边负责,做橡子豆腐胡甜这边负责,虽然说做豆腐要比收购橡子费事些,但没有他找的货源就没有这桩生意,因此这已经是极有诚意的提议了。
胡甜略微一思考便道:“如此可以,我们这边再分出一成与闫家大哥。”闫家大哥为人仗义,他们也不能过河拆桥。
其实胡家若是有心与冯记饭铺联系,他早就不能从中获利了,如今生意停了好些天,他这桩买卖早算完成了。而如今冯老板亲自找到胡家,那又算是另一桩事情,到时候只许与他一些银钱做中人钱已是尽够了,万不能拿这一层利益的,闫大郎自然坚辞不受。
冯老板却道:“不若我们各拿半成出来,与闫大郎,正好收购橡子的事情还差一个信得过的人,若是闫大郎肯,自然是极好的。”
胡甜也道:“如此就是了,闫大哥的人品信得过。”
闫大郎极为心动,这买卖有多赚钱他何尝不知,要是能领了这个差事,比他整日走街串巷却要好上许多,等攒够了钱,他再在镇上开个杂货铺子,那一辈子基本就不用愁了。
见他脸上松动,冯老板和胡家人一劝,闫大郎终于受了,但心里对胡家的人情却是记着的。
劝过了闫大郎,胡甜又道:“只是估摸着橡子豆腐的价钱上需要降一降。”
冯老板和闫大郎齐问:“这是为何?”
胡甜娓娓道来:“我这豆腐卖与闫大哥是两文一斤,卖的与普通豆腐价格相差无几。但橡子不比大豆精贵,卖这样的价钱,一时新鲜倒是进账可观,但若想长期做下去,等人尝够了新鲜恐怕就不成了。”
冯老板与闫大郎都不缺生意头脑,略一想就明白了,点头称是。只是这样一来利润少了未免心疼。
不过胡甜安慰道:“这豆腐是个细水流长的生意,长远来看,还是可以的。”
冯老板和闫大郎也都赞同,最后同意暂且这个价钱卖着,到时候根据情况再行降价。
胡甜行事落落大方,说话又十分有条理,生意头脑也清楚,让冯老板很是赞赏。想着自家也有个差不多的闺女,以后想要为女儿招婿支撑家业,便与胡爹提议道:“令爱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哎,我膝下只有一女,自幼颇为疼宠,养的性子左了,我瞧着不如让小女与令爱多多来往,熏陶熏陶。”
胡甜先是被巾帼不让须眉雷了一下,然后又听见冯老板的话感觉十分好笑,见过给女儿物色夫婿的,没见过给女儿物色朋友的。
这话胡甜不好答,而胡爹和齐氏自然赞同。虽然不知道冯家姑娘性子到底怎么样,但也不能当面回绝不是。
原本以为生意到这里就谈完了,几人聊了一会女儿经,就是闫大郎成亲几年也有个小闺女了,几人相谈甚欢,只有胡甜一时插不进嘴。
好容易逮着个空子,胡甜忙道:“除了这个橡子豆腐,我这里还有一桩生意。”
冯老板意外:“什么生意。”
胡甜进屋把这一阵子晾晒的橡子豆腐干拿出来,递给大家看:“就是这个橡子豆腐干,用水提前几个时辰泡了,与新鲜豆腐一样的吃法,而且口感更好。”她拿了几片递给两人:“橡子豆腐晾晒成豆腐干,十分轻便,也不容易碎裂,很好携带,而且不易坏,就是长途跋涉也经得起。”
这话一说,大家都懂了,轻便好带又不易坏,那就代表可以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那是多大的商机!
冯老板一时有些激动:“这就是橡子豆腐直接晾晒而成?”
胡甜坦然道:“正是。”比普通豆腐干容易许多。
冯老板连声道:“好好好,这是桩好买卖。”有了这个豆腐干,那么销量就不成问题,薄利多销,这利加起来就真正可观了。
这橡子豆腐干最后定下也与豆腐一般分成,胡家瞧着有些吃亏,但是要按胡甜原来的想法,叫胡家自己去打开销路也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如此倒是甚好。
闫大郎与冯老板去了几日,便拉回来一大车的橡子,胡家开始着手扩大橡子豆腐的生产,胡甜提议正好建个豆腐作坊。但是天寒地冻的没法建屋子,只得先赁同村的空屋。
这边豆腐作坊刚收拾出来,那边周家也递了消息醪糟的量也要加大。虽然都是好事,但这两样活计都不轻松,胡家人一时忙得团团转也供应不上,胡甜只好找闫大郎介绍招了两个长工。
两人一个叫张大锤,一个叫刘二狗,张大锤有三十来岁了,刘二狗只有十六七,都是战乱这几年,家里死的孤家寡人的,为人又老实胆小,活的艰难的。在胡家做工,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五十文工钱。既是长工,每个人都签了十年的契。
胡家又是作坊又是长工的,眼看着好事不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样子,倒是叫许多人眼红。有
分卷阅读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