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茅山法坛
“大家在这附近歇一歇,找找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魏紫山吩咐道。
而我们这边,一走进城中心,我就感觉到吴栀的脸色跟表情有些不太对,但因为赶路,一直都没有时间过问。
现在大家停下来休息,我来到吴栀身边,好奇的问道,“摩诃大师,一走进这城中心,我就感觉你的脸色有些不太好,是有什么发现嘛?”
吴栀看了看我,双手合十道,“不是我不想说啥,但我说出来,怕你觉得我矫情。”
你难道不说我就不知道你矫情了嘛?
“我这这里感受到了师叔的气息。”吴栀想了想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这不是好事嘛?既然你能够感受到你师叔的气息,说明他就在这里。”我说道。
“不。”吴栀摇了摇头说道,“我感受到的是我师叔的舍利气息,他死在这里了。”
“什么?”我有点不敢置信的看着吴栀,先不说这酆都有多大,就单说这城中心的面积,都快赶上半个云城的大小了。
刚刚进来城中心,吴栀就感受到了他师叔的舍利气息,要不是我这么长时间已经了解了吴栀。
真会以为这是他早就想好的说辞。
“这件事情我没有必要骗你。”吴栀说道,“我师叔的舍利在不断的向我们提供信息,我不知道我师叔死去多长时间了,但我能够感受到他舍利的气息。”
“就像是信号塔一样,在向你们发射信号?”我疑惑的问道。
“嗯,差不多吧。”吴栀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我们密宗的秘法,我师叔在这里一定是遭遇了什么恐怖的事情,所以才会不惜自身化为舍利,来向我们警示。”
“你的意思是说,你师叔在警告我们?”我问道。
吴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这时老四跑了过来,“二哥,那边找到几个法坛,看样子不像是古时候的东西。”
“走,咱们过去看看。”
走出几步,我发现吴栀并没有动的意思,回头看向他问道,“摩诃大师,你不跟我们过去看看?”
“我就先不过去了,我要在这里帮我师叔超度。”吴栀说着就坐到了地上。
“摩诃大师这是怎么了?怎么脸色那么难看,好像死了亲人一样。”走出一段距离之后,老四好奇的问道。
“他师叔死在这里了。”我说道。
“你们发现他师叔的尸体了?”老四问道。
“这倒没有。”我摇了摇头说道,“吴栀的意思是,他师叔遇到了大恐怖,然后圆寂化身舍利,在这里为他们提供警示的信息。”
“怪不得吴栀不肯跟咱们过来,他来酆都就是为了找他师叔,现在知道他师叔死了,可能也没有什么动力了吧。”老四说道。
“不见得。”我说道,“吴栀虽然很有高僧风范,但说他来酆都只是寻找他师叔,我是打死也不信的。”
“而且依我看,他师叔的死可不光是给他们警示作用的,很有可能也留下了信息。”
“吴栀之所以不跟咱们过来,可能就是想要破解这段信息吧。”
“嗯。”老四点了点头说道,“二哥你说的有道理。”
另一边,我们赶过来的时候,看到已经有人开始查看屋子里面的法坛了。
从法坛的规格跟一些东西的摆放来看,确实是现代的样子,因为有些东西是古时候的专属,现在想要再寻找到已经非常困难了。
所以现代人才想出有一些别的东西代替,从这一点上,就能够很好的分清楚法坛的年代。
“这是茅山上三十六洞的法坛,没想到茅山的人也过来了。”林大海拿起法坛上面的一些法器说道,“只不过,看这法坛的摆放有些急迫,似乎这茅山的人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才会在慌忙之间摆出法坛的。”
我顺着林大海的手看过去,发现法坛的摆放确实有些凌乱,很像是匆忙间完成的,而且上面的一些法器也缺失了不少,不知道是匆忙间没有拿出来,还是没等到他们拿出法器的时候,就遭遇了不测。
可是这间屋子里面没有打斗的痕迹,茅山的人不光法术厉害,在体术上面也是非常强的存在。
这里没有痕迹,很有可能说明,茅山的人是被人一窝端的,以一面倒的劣势被害的。
可是什么人有这么强的实力?我想,就算是犼来了,面对茅山的人跟这个法坛,都要斗上一阵。
除非杀死茅山的东西,是在一瞬间就杀死了全部的人。
“这里没有血迹,更没有打斗的痕迹,茅山的东西还放在这里,只有两点可能。”魏紫山说道。
“茅山的人要不就是知道自己敌不过对付,直接撤走了,要不就是全部遇害了。”
“撤走还好说,如果要是全部人在瞬间遇害,那就说明他们遇到的那个东西就连我们都对付不了。”
“这周围没有什么异常,我的那些僵尸并没有什么发现,那东西很可能已经走了。”赶尸陈接过话说道。
“我的宝宝们也没有什么发现。”画皮张说着扬了扬手里的动物皮。
“这些法坛上面的法器纤尘不染,这就说明在酆都内,不光是这里的建筑,就连来到这里的东西,都被赋予了这个特性。”林大海说道,“从这些法器上,我看不出来这个法坛摆放的时间。”
“但据我估计,这法坛的存在时间一定不超过三年。”
“为什么?”魏紫山好奇的看向林大海问道。
“这朱砂看着虽然颜色很正,但只要闻一下就知道朱砂不纯。”林大海说道,“而近几年出产的朱砂才有这个特性,准确的说是从三年前看事,朱砂的纯度才变成了这个样子。”
“茅山是消耗朱砂的大户,如果连他们都拿不到纯正的朱砂,那就只能说明一点,这朱砂的年限做多不超过三年。”
“厉害。”魏紫山看着林大海不由的伸出拇指说道,“不愧是林先生,就连这么小的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