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金匮之盟(中)
关于“金匮之盟”中内容,无论是在庙堂还是在坊间,一直都传言有两个版本,即“独传约”和“三传约”。
所谓“独传约”是指,当初太祖与其母杜太后定下兄终弟及的盟约时,只约定太祖要传位于其弟,也就是太宗,至于之后并不提及。
而“三传约”则是指,在太祖传位于太宗之后,太宗再传之弟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太祖之子德昭。
当然,在庙堂之中,“三传约”一直是不可说的禁忌,所以此种说法只见于私史稗乘,在民间流传甚广。
“柳女侠所言确有些道理,不过私史稗乘多有杜撰,未必可考,亦未必可信。”静觉大师道。
“大师,奴家倒是以为不尽然。”柳如烟道,“就算是以君实先生《涑水记闻》中所录,也有可疑之处。”
“哦。何以见的?”
“若是奴家没有记错的话,在《涑水记闻》中关于杜太后遗命一节,所记应当是‘汝万岁后,当以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柳如烟道,“其中这‘以次传之二弟’之言便大有讲究。”
“有何讲究?”
“这二弟究竟是指太宗一人,还是指太祖的两位弟弟,即太宗与齐王廷美呢?”柳如烟接着道,“若是只是太宗一人,为何之前又要加上‘以次’二字?”
“柳女侠之意是??”静觉大师也皱起了眉头。
“大师方才也说,涑水先生素来治学严谨,那涉及国君传位之事必然要字斟句酌才是。”柳如烟接着道,“而在此处加上‘以次’二字恐怕绝非随笔吧。”
“那柳女侠是倾向于相信所谓的三传约?”静觉大师道。
柳如烟点了点头,“奴家的推断还不仅于此,从赵知州留存的起居注中还可找到佐证。”
“还有什么佐证?”
“奴家想先请问大师,可知当年太祖之子德昭是因何而死?”柳如烟道。
“据官史所记,德昭随太宗征辽,夜里军中惊乱,一时不知太宗身在何处。有人便欲立德昭为帝,太宗复归之后大为不悦。”静觉大师道,“回朝之后,德昭因为将士请功未果,遭太宗训斥,太宗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退朝之后,德昭自刎而亡。”
“大师,以小僧之见你也别在少林寺出家了。”未待柳如烟接话,亥言却先开口了,“你应该入翰林院,去修史更合适。”
“小师父又来取笑老衲了。”静觉大师知道他虽口无遮挡,却并无恶意,所以也不恼,“老衲也只是粗略一读而已。”
“你先别打岔,听娘子接着说。”武松抬手拍了一下亥言的脑袋。
“大师所言分毫不差,世人也皆以为德昭是因羞愤自刎而亡。”柳如烟道,“不过据起居注中所录,太平兴国四年八月初二,德昭曾应诏入宫,后自刎于宫中,经翰林医官勘验之后,才送回其府。”
说着,柳如烟将一册起居注推到了静觉大师面前。
静觉仔细看了两遍,已是神色微变:“他真是在宫中自尽的?”
“倘若自尽之说不假,但自尽之地却是大有蹊跷。”柳如烟道,“大师不觉得可疑吗?”
“如此看来,确有存疑之处。”静觉大师道。
“还有,据奴家所知,宫禁之内是不可携带兵器的。”柳如烟接着道,“也就是说,德昭入宫见驾,自己是没有刀剑的,那这自刎的刀剑又是从何而来?”
“这??”静觉大师捻着胡须的手停住了,“此事真是细思不得,细思不得啊。”
“还不止于此。”柳如烟又道,“这德昭逝后二年,太祖幼子德芳也突然暴毙,时年方二十三岁。而据起居注所录,德芳是寝疾薨,也就是睡了一觉就死了。这实在不合常理。”
“如此众多疑点,莫非全是巧合不成?”柳如烟又补了一句。
“以小僧之见,巧合太多,便不再是巧合。”亥言道,“而且,倘若所有的巧合皆指向一事,那便更加不是巧合,而是预谋了。”
“小师父之意是??”静觉大师看着亥言道。
“我就明言吧,若这金匮之盟确实存在,那我也相信是三传约,而非独传约。”亥言道,“也正因是三传约,才令太宗渐生歹念。不过,小僧此论也是由果及因,从结果反推其动机而得。故而也不敢定论。”
“听小和尚之言,奴家倒觉得这三传约或许还有佐证。”此时,柳如烟若有所思道。
“哦,娘子又想到了什么,赶紧说来听听。”亥言一脸兴奋道。
“奴家方才仔细想了想,确有所获。”柳如烟道,“记得当年太宗以遗命即位,除了有金匮之盟一说之外,其以晋王之号出任开封府尹亦被视为凭证。”
“娘子所言可是自前朝梁、唐、晋、汉、周以来,以开封府尹为‘储君’的传统?”亥言马上问道。
“正是,自前朝以来,开封府尹并非常置官职,实乃为储君加授。”柳如烟道,“而太宗即位之后,便封其弟廷美为齐王,授开封府尹,立储之意不言自明。不仅如此,奴家记得,太宗还让太祖之子德昭接任了廷美之前的京兆尹兼侍中之职,这不正暗合了‘三传约’以次传位之说吗?可见,太宗自己并非不知金匮之盟乃是三传之约。”
“柳女侠之学真是令人佩服,也难怪这其中破绽逃不过你的法眼。”静觉大师道,“不过,贫僧却有个疑问。”
“大师请讲。”柳如烟道。
“既然太宗已按传位之约,安排了如此任命,说明他已接受了三传之约定,怎会又起异心,对太祖二子下手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静觉大师道。
“大师,以小僧之见这前后矛盾就对了。”亥言马上道,“此正是人心所致!”
“何解?”静觉大师追问道。
“以小僧所料,初即大统之时,太宗确有遵约之念,所以一切行事安排皆是以三传之约为矩。”亥言道,“可是,寻常百姓尚有贪念,何况是坐上君位之人。加之即位经久,太宗掌控朝纲之力日增,又岂肯再将江山拱手让于非嫡之人。渐起异心亦是人性使然。”
“惭愧惭愧,这权欲之念小师父比老衲看得更深啊。”静觉大师一边点头一边道。
“也并非如此,只是大师慈悲为怀,惯于以善念度人罢了。”亥言道,“可这皇权之争,历朝历代又有多少狠辣诡谲之事,即使以最险恶之心揣测怕是也不为过。”
“哎??”静觉大师长叹了一口气。
“如此说来,这三传约自然是对太宗大大的不利。”此时,武松也彻底听明白了,“这足以说明,他以盟约即位在先,却又背盟于后,违母遗命,是为不孝,不遵遗诏,是为不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