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蔡邕留下的财富
河套三郡人丁很少,除了各城有一些屯田百姓外,基本上就是千里无人荒原,但廉县是一个例外,这里不仅有铜矿、铁矿、炼铁炉子、盐田、陶瓷等作坊,而且还是除平城外唯一的一个工业基地,尽管用“工业基地”确实有些自大、可笑了些,但这里是平城外唯一的密集铁匠作坊聚集地却是真的。
黄巾军中大多都是耕种农夫,但也有各种工匠和一些寒门士子,这些人都算是董虎手里的特殊人才,自是不可能任由他们死在战场上,大部分工匠被平城保护了起来,集中在将作营内使用,也有些青壮则送到了廉县,毕竟这里有着天下品质最好的铁矿。
董虎没有足够的铜钱,没办法给兵卒发放铜钱,工匠们也是一样,都是没有铜钱的,但工匠们的物资配给却与军官一样的,最差的工匠物资配给也是伍长级别。
从军队到百姓都是军事化集约管理,尽管百姓、军队包括工匠在内都有自己的田地,也还是统一军事化管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人丁的不足,所有人只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力,等将来人丁多了,边境有了安全保障,不需要这么多兵卒守御后,董虎才能完全放开,让所有人自由的耕种、放羊、经商……
集约化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大锅饭,与军中激励体制差不多,带着的学徒越多、出产物品的质量越好、产出越多……评定的级别也越高,相应的待遇也越好,不仅在将作营工匠体系内受到尊重,出了将作营后,遇到百姓、兵卒、官吏时,凭借着胸口黄铜标志,他人也要相应的抱拳礼让。
董虎对工匠们的保护是全方位的,不大的廉县老城内几乎就是工匠和学堂的天下,兵卒在城外单独建造一个军城,百姓则居住在扩建的新城内,而老城就像是成了一座核心的城中城,是最为安全的所在。
不仅仅是河套三郡,雁门关以北……甚至凉州境内的黄河以西所有城池都很小,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边塞城池都是居住在羌胡混杂境内,是建立在易于混乱造反的地方中,城池小一些,即便丢了也能轻易重新夺回来,可若是坚固重城要塞,朝廷想要千里远征夺回来就极为困难,而且越是拖的时间长久,朝廷大军越危险。
大汉朝拥有万里江山,能够动用整个天下的人力、物力,董虎哪有这个能力,他只能建造更加巨大的城池,将更多人保护起来一条途径。
城池小有城池小的好处,巨城有巨城的优点,主要还是重视程度的不同,对于大汉朝来说,边关要塞远离大汉朝的政治中心,只要中原人口密集的粗干足够的强壮,枝干就算有些不妥,也能轻易镇压,可对于董虎来说,即便他不在了河套三郡、并州,九边重镇也事关整个天下的安危,不仅仅只是对于大汉朝一个王朝而言,对于日后任何一个王朝,九边重镇也事关整个天下的安危,哪怕他遣派了董赤、刘弃抢占漠北草原。
草原万里,即便有一支兵马占据了整个空虚的漠北草原,即便漠北、漠南草原全部都是汉民,也会因为经济模式不同而经济迟缓,就会因贫富差距而产生诸多矛盾,矛盾积压到了一定程度后,双方必然会产生战争,这与“野心”没有关系,但董赤、刘弃趁着草原空虚,率先占据漠北草原,将整个草原变成天下的一部分,日后就只是汉家兄弟之间的不和内斗,与外族就没了太大的关系。
不谋一时不足以谋万世,即便漠北草原改了汉姓,九边重镇依然极为重要,不仅是天下的屏障,也是漠北草原的枷锁,是一道保险栓。
重视的方向不同,决定了结果不一样,蔡邕终究还是大汉朝的臣子,终究还是心忧雒阳的局势,在与董虎接风宴后,第二日就离开了廉县,他需要尽快与皇甫嵩见上一面,对于这个老人来说,不管皇甫嵩是不是再次选择招抚,都不能让十余万反贼进入武都郡、汉中郡,更不能让这些反贼祸祸整个益州。
蔡邕是让董虎尊敬的一个老人,或许在这个时代,迂腐且有时候容易犯糊涂老人是他唯一可以尊敬的人,他不仅对老人的选择有些惋惜,对蔡琰注定的命运同样惋惜,是不是又被匈奴人掳走且不好说,此时的匈奴人已经成了西园八营的一份子,还会不会再次掳走蔡琰也成了未知,但那卫仲道却是个短命鬼,董虎这个扑棱蛾子的出现,还不至于改变毫不相干的一个人命的长度。
明明知道蔡琰这一走,注定就是个悲剧,可他却没有办法去改变,若是太过插手,反而让蔡老头认定他就是个小人,老人又如何给他留下了二三十个学生弟子?
去岁时就已经决定了杀回凉州事情,牛羊辎重在半年前就随着游走放牧送到了廉县,送去了燕然山董赤所部,剩下的只是静等时间。
正式开战的时间是二月份,二月份指的是董部义从与凉州东羌接触交战时间,在二月份之前,调入了燕然山的董小乙、董骨、董赤就会领兵南下居延泽、休屠泽,自北端杀入张掖、武威,之所以从居延泽、休屠泽杀入,这是因为其余地方都是一片千里荒漠。
千里荒漠,即便骑兵日行百里急进,最少也需要十日以上时间,而且在荒漠中行走是不可能达到日行百里的,更为困难的是荒漠里没有供养几十万头牛羊的草料,所以只能自居延泽、休屠泽南下杀入张掖、武威郡。
此次攻打河西四郡的兵力一共有九万,调动了燕然山董赤所部、朔方全部兵力、平城两万男女青壮以及河湟谷地三万精锐,调动如此兵力,若单纯的拿下河西四郡,董虎根本不需要如此大规模调动这么多兵力,仅董小乙、董骨汇合了董赤的两万五千精锐骑,也足以拿下空虚的河西四郡。
两万五千精锐骑足以拿下空虚的河西四郡,但这需要些时间,毕竟河西四郡横跨东西两千里,但若以九万精锐泰山压顶,河西四郡甚至不需要攻打,只需要跑到地方后就能顺利接手城池,这些也只是对于河西四郡。
董虎动用了并州董部义从六万兵力,河湟谷地可以拿出三万兵力,尤为熟悉凉州情形的董虎很清楚九万精锐意味着什么,九万精锐足以在战力上碾压王国、韩遂、马腾所领的十余万东羌,不仅董虎极为自信,任何一个熟悉凉州情形的凉州将领都不会有任何怀疑。
二月交战,最迟一月底,董小乙、董骨、董赤就会领两万五千精锐骑进入居延泽,而董虎也要领兵沿着冰封的黄河杀到金城、榆中、勇士三城,只要将这三座枢纽重城拿下,金城郡、河西四郡基本上就被董虎拿了下来,剩下的就是与十余万东羌在陇西郡、汉阳郡争霸厮杀,一战决定谁才是凉州霸主。
计划都是制定好了的,董虎与十六副将们也都仔细研究过了的,按部就班实施即可,筹调物资、调动兵马……按部就班即可,董虎他只进行战前谋划,大致的方向确定下来,具体如何攻打,临阵采用怎样的战术,这些都是将领们自己决定,战场上风云变幻,他不可能去指挥千里外使用什么线形军阵、斜线军阵……若真的这样胡来,再如何强大的军队也是必败结局。
董虎极为相信自己的兄弟,并不会太过干涉他们如何作战,不仅如此,他连后勤物资准备的事情也没有太多过问,除了翻看阮瑀送过来的报表外,他并未太过插手其中,尽可能的多给一些年轻士子更多的历练。
陈留阮瑀是蔡邕的得意弟子,与蔡邕的性子、偏重方向差不多,善于词赋、书法、音律什么的,对军事政治、理政治民差了些,不仅他如此,蔡邕的几百个学生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当然了这也不怪他们,他们的老师本身就是个“虚”官,是个屁事不管的清流官吏,他们又哪来的做事经验?可不就玩一些虚头巴脑的词赋、音律了么?
蔡邕好不容易留下二三十个学生,董虎自然不会这么浪费,全部留在自己身边担任从事、长使,全部下放到辎重营做事,辎重营若做的还不错,日后就扔到凉州各郡县继续磨练磨练,兴许就能磨炼出几个宰相级别的名臣来。
对于名门望族,董虎都是极为谨慎使用,寒门子弟就没了这些顾虑,而蔡邕的学生大多都是寒门子弟,这与蔡邕本人的选择方向有很大的关系,蔡老头在文学、音律、书法堪称大家,可这些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他人并不能通过蔡邕而获得什么权利,顶多也就得了些好听的名声,想要通过蔡邕获得足够的实实在在好处,那是别想了,所以世家子弟大多会选择袁隗这样的四世三公家族,而不是玩虚的蔡邕。
在大汉朝,寒门士子想要出头基本上不大可能,世家豪门收弟子也不会让寒门士子成为亲传弟子,但蔡邕是个例外,这老头性子极好,拜入门下寒门士子很多,只不过蔡邕选择的方向不是军、政,能混出名堂的人凤毛麟角,即便混出名堂来,也都是他人的御笔什么的,少有人在军政方面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