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506章 不一样的五丈原之战

      陈式上前接令。
    他的神情很平静,就如同领了一个平常的任务一样。
    偏师阻敌的任务,他又不是第一次领,当年刘备在阳安关与曹操大战,陈式也是接了这样的任务,只是最后碰上了魏将徐晃,差一点没回来。
    刘封目送陈式、魏昌离去,眼眸中露出几分担忧,说实话,陈式这样一支辅兵为主的偏师,要抵挡住郭淮的精骑,确实困难。
    司马懿和郭淮两人之间,一般都认为司马懿实力更强。
    但刘封不这么认为。
    郭淮别看只是魏国的征西将军,地位在司马懿之下,但这人是实打实的从军中升迁上来的,他的凉州魏军也相当的能打。
    凉州铁骑。
    这四个字,曾经一度代表汉王朝的最强大战力。
    董卓、马腾、韩遂、马超......,这一个个如星辰般闪烁在汉末三国时空的名字,让后人每每提起,都不寒而颤。
    郭淮军中,更不乏草原游牧民族的勇士。
    这些胡虏或许计谋上有不足,但打起仗来的勇猛程度,却是让汉人为之惊叹。
    可惜的是,关兴、张苞、王平、句扶这些有名的将领,都被诸葛亮带走了,陈式这样早先跟随过刘备征战的宿将,已是刘封身边最有独立领兵经验的将领了。
    在演义中,陈式是个打酱油的将领,但在真实的历史上,陈式却是刘备麾下的有名战将,好几次偏师奔袭,刘备选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陈式。
    对自己这位义父选人的眼光,刘封还是佩服的。
    陈式要是没本事,也不会一直征战在一线战场,要知道,偏师作战的难度,比正面战场要大得多,一个不注意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就比如魏延上一次奔袭洛阳,就差一点回不来。
    陈式、魏昌领兵离开之后,刘封也不耽误,直接下令全军北上接应诸葛亮。
    历史上的五丈原之战,诸葛亮在突入关中之后,就遭到了司马懿和郭淮的东、西、北三面夹击,只能苦守在五丈原台地。
    汉军的粮秣供应,要依靠褒斜道长途运输才能补给,再加上金牛道的损耗,蜀汉的国力别说不强,就是和魏国一样,也无法支撑这样的消耗。
    由于时间点已经错乱,这个时段,诸葛亮是在给司马懿赠女人衣服,还是已经七星续命,刘封不得而知。
    反正早到五丈原,早见到诸葛亮,就能知晓一切。
    在前往斜谷口的路上,已经心服口服的费祎终于有机会,向刘封刘大将军详详细细的禀报魏军的情况。
    据费祎所说,关中当面的魏军主要是两部,其一是魏国太尉司马懿所部,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之数,其中背靠着渭水的营寨中,有接近七万人,其余的三万人马,则在渭水的北岸。
    这支魏军主力,主要是关中汉人郡县兵组成,战斗力虽然中规中矩,但仅就数量而言,单靠诸葛亮手里的军队,魏军死守不出,那要想打败司马懿,基本不可能。
    其二是征西将军郭淮的骑兵,这支骑军的兵力倒是不多,只有五千余骑,再多的兵力,郭淮也派不出来了。
    姜维在陇右发动了反击战,郭淮留下副将陈泰坐镇金城,与姜维军对峙,自引一部精骑向关中方向奔袭过来。
    从魏军的这个兵力配置来看,因为刘封的影响,五丈原之战虽然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但实际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起码的一点,魏军的实力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
    其中:郭淮所部被削弱得很严重。
    这主要是因为刘封这些年在陇右经营得很成功,傅肜、姜维、马云禄、成公英.....,这些陇右的英豪在刘封的影响下,渐渐凝成了一股绳,他们不仅扭转了蜀汉在陇右和凉州的不利局面,同时还开始向河西一带渗透。
    按照刘封之前的计划,陇右和凉州方向汉胡混居,汉人势力不强,只有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但因为汉军北伐发动太急,姜维等人没有准备好,一时聚拢不起各部落的羌兵,这才让郭淮的这支骑兵东进到了扶风郡一带。
    ——
    五丈原。
    诸葛亮领兵北上,与司马懿对峙已有数日,从开始时的胸有成竹,到现在的焦虑不安,诸葛亮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
    关平、张苞引兵渡渭水,想要包抄司马懿的后路,却在半渡时被魏将王经所阻。
    随后,王平带着一支板楯蛮兵想要遁出北岭,奇袭乐原一带,切断司马懿军的粮秣补给,但又因天气恶劣而作罢。
    在屡屡受挫之后,诸葛亮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与司马懿决战上面,为此,他还遣了使者入魏营,给司马懿送去了女衣。
    可惜的是,司马懿这只老乌龟非常的有忍耐力,据说对女衣还甚是欢喜,夸言诸葛亮有眼光,有眼力,选得好。
    敌方主帅这么无耻,诸葛亮再有能耐,也施展不出。
    时间一天天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褒斜谷道有的路段已经被积雪覆盖,运粮变得越发的困难,随着后方粮秣供应的紧张,汉军的士气也开始低落下来。
    汉军中军帐中。
    七盏命灯已经被点燃,这是诸葛亮希翼延续自己寿命的方法。
    按诸葛亮看到的命书记载:主灯不灭,寿可增一纪。这个说法,诸葛亮其实是不信的,他之所以这么施法,主要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
    帐中书案前,诸葛亮正在伏案疾书,他是在给刘封写信,信中陈言,自己恐不久以人世,蜀汉的将来,就要托付给他了。
    在写到刘封两个字时,诸葛亮腊黄的脸色泛起一轮红晕,收下这个大弟子是他平生最骄傲的一件事情。
    “交州,元通已经攻取了交州,九州之地,大汉已占其三,这是中兴之兆呀。”诸葛亮心中感叹,可惜,天不暇年,这统一天下的盛景,他是看不到了。
    “丞相,丞相,有大喜事,刘大将军从汉中赶来了,明日一早就能赶到。”就在诸葛亮心情起落之时,丞相府主薄杨戏兴冲冲的掀帘入帐。
    由于跑得太急,卷帘风倒卷,差一点将主命灯上的火苗给吹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