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海上攻吴,曹叡敢不敢
王平忧心冲冲,久在汉中镇守的他,对秦岭的山山水水甚是熟悉,对汉军当下的困局也是一清二楚。
要是刘封出兵迎战的话,汉中一隅之地所产的粮秣,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北线的汉军,其他的兵甲辎重以及重型器械,要想运输到前线,更是难上加难。
诸葛亮、黄月英发明的木牛流马,虽然有诸般的妙用,但受地形条件限制,在险要路段,还是需要人和畜力来背运。
蜀汉国内大乱,平叛成为第一要务,不可能有辅兵和健妇支援到汉中、陇右,在缺少有力的后勤保障的情况下,与曹魏硬拼,就算汉军将领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
王平的话,引来军中诸将、大将军府属官们的连连点头。
刘封神情倒是淡定,比这一次更大的风波,他都经历过,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惊惶。
更重要的是,曹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司马懿、郭淮两人看似声势浩大的进攻,在刘封看来,很明显虚张声势居多,在没有得到魏国朝堂的有力支持情况下,两支魏军实质性的军事动作不会太多。
在刘封的大将军府里,这段时间正住着一位来自洛阳的曹魏重要官员:秦朗。
前不久,魏帝曹叡听从甄宓的劝说,通过秦朗向刘封传递来和解的信号,虽然因为意见分歧,暂时还没有谈拢,但只要双方还在谈,就表明,曹叡对南征灭蜀没有多大的信心。
在王平敌情分析的同时,刘封围着汉中、陇右的沙盘地图来回踱着步,修长的身躯在锦裘下显得分外的俊朗。
“杨祭酒,这一次迎战魏军,你部会担当重任,你准备好了吗?”刘封在新任大将军府军祭酒杨任面前站定,沉声问道。
杨任头发已经花白,听到刘封问话,老祭酒刀刻般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道:“大将军,此话当真,杨某在太白山里与硝石为伍数年,就等着这一天了?”
刘封伸手拍了拍杨任肩膀上的尘硝,点头道:“杨祭酒,你领一队人马前往斜谷,在险要地段埋下火药,若是发现魏军大队人马来犯,炸裂山石和栈道,断敌南进。”
“末将领令,必不负大将军所托。”杨任兴奋的一击掌,一撩战袍即急匆匆的出府而去。
姜维、王平等人看着杨任的背影,心中羡慕得紧。
要是换了旁人领了第一个命令,他们或许还会抢一抢功劳,但杨任领令,汉军诸将实在不好意思与之相争。
杨任的资历极老。
当年在大天师张鲁手下,杨任是头号战将,要不是张鲁主动投降,杨任都已经把曹操大军给挡在了阳安关了。
在跟着张敏投奔了刘封之后,杨任领了研制火药的任务,带着一群教徒钻山沟、挖硝石,试配方,可以说吃了不少的苦头。
军事技术的进步,是赢得战场主动权的根本。
火药在中国历史上的记载,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方士炼丹著作里面,秦汉之际《神农本草经》中,有“硝石.....炼之如膏”的说法,并将硝石列为上品药,并将硝石与三黄、炭、松脂等共炼,希望能成就不老金丹。
按这个配方,金丹是肯定炼不成的,但原始的黑火药却是有可能炼成。
刘封是穿越人氏,对火药的作用自然清楚,所以,在天师道南支归附之后,就立即任命杨任为祭酒,负责炼丹(研制火药)事宜。
这个过程弹指一挥间,就已经接近十年,杨任也由壮年步入暮年,而让刘封欣喜的是,最原始的黑火药被杨任和众教徒给研制了出来。
虽然这种黑火药威力不大,用于实战限制颇多,但用于开山裂石却是够了。
“好了,杨任去做什么,你们都清楚,纵云、伯约、子均,你们的防御地方,要是觉得哪里不好守,就和杨任去商议,该炸山的该炸山,该堵道的堵道,不要在意以后能不能通行,只要这一次能挡住魏军就行。”
“要是司马懿和郭淮敢翻山越岭抄小道过来,你们就给魏人来一下狠的,记住,杀死杀伤魏军将卒是根本,关隘城池的得失先往后放一放,只要有人在.....,我们总有一天,还会夺回失去的地方。”
刘封扫视众将,一一嘱咐道。
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是刘封一贯坚持的作战方略。
蜀汉国内的后勤保障跟不上来,汉军若是强行开战,必然落得和诸葛亮五次北伐一样劳民伤财、无功而返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蜀汉今非昔比,在拥有了荆州、东三郡之后,从陇右和汉中方向出兵伐魏重要性下降。
刘封以后要是真想伐魏,完全可以从襄阳直接北上,或者从东三郡沿武关道直趋长安,这两条路线,可比陇右长途作战要更有可行性。
.......
刘封在确定了对魏作战的方略之后,即回转大将军府后宅,与曹叡派来的和谈使者秦朗会面。
一边打仗,一边和谈,汉魏之间,这些年打打和和,已是常态,魏国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也在进行着搏弈。
秦朗领曹叡之密令前来,刘封对这个脚踏汉魏两条船的老朋友也没有亏待,好酒好菜招待着,有秦朗在魏国,刘封和曹叡之间就有了一条对话的通道。
两人在叙谈之时,刘封借着酒劲,向秦朗似作无意的说出了一个新想法。
“元明,述封直言,兵法曰:以奇胜,以正合,要是由我来统领魏军的话,肯定不会从合肥方向南攻,而是先在青徐打造战船,再海上引兵南下,绕过长江口直扑孙权的老巢会稽郡。”
“海上攻吴......,大将军这想法实在让人惊叹,可惜的是,我大魏无能人矣。”秦朗神情惊讶的叹息道,他近几年一直在北方与胡虏作战,战场经验也积累了不少。
魏军从海上长途奔袭,就是突然从孙权想不到的方向,一刀插在吴国的后背上,这滋味肯定会让好大喜功,最喜欢背刺别人的孙权痛不欲生。
当然,海上奔袭风险很大,需要出色的航海技能,曹魏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按秦朗估计,魏国朝堂上,也不可能通过这等太过冒险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