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八百三十一章 和林,国家兴王地

      对于朝臣而言,大明皇帝是个黑匣子,需要往里面输入一些参数,去猜度陛下到底会如何处置。
    这些参数的种类因人而异,其中包括了经济、民生、政治、忠诚、皇位等等若干个参数。
    而这些参数的权重,也因人而异,每个人对每个参数的看重程度并不相同。
    猜陛下的决定,就是因为某件事,往这个黑匣子里输入参数,但是需要输入几个参数,这些参数的权重是多少,是个盲区,很难去权衡。
    以己度人是个非常普遍的常态,所以一些文臣们总是输入了错误的参数和权重,进而猜错了陛下的决定。
    在一些朝臣们看来,有些事简直无法容忍,但是陛下却一笑而过,比如南衙的学子们在洪武门外吵着要见陛下,陛下不仅见了,还宽宥了这些学子。
    在这些朝臣们看来,有些事情应该可以忍受,但是往往陛下就会大发雷霆,比如一些工匠和农夫的死活,陛下看的比天还大。
    这种参数输入错误和权重比例错误,就导致了一些文臣们始终把不准陛下的脉,每次下的套,看似在他们的理念里是无解的,但是在陛下这里,发挥不了一丁点的作用。
    简而言之,就是一些文臣和陛下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所以针对襄王殿下无懈可击的阴谋和圈套,变成了一个笑话就理所应当了。
    而这一次,是朱祁钰第一次打开了黑匣子,告诉了朝臣,他到底在想什么,他的参数和权重。
    这个心病已经十年之久。
    朱祁钰示意兴安将灵牌拿回去放好,瓦剌人已经西进,留在和林的瓦剌人只是少数,这完全算不上是复仇,只是大明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骑兵,所以,朱祁钰才将自己的心迹表明。
    朱祁钰继续说道「说回洪武五年的岭北之战,洪武五年,高皇帝雄心勃勃的下令,大明十万大军三路出塞,意图一举消灭苟延残喘的北元朝廷。」
    「可是中路惨败,东路颗粒无收,唯有西路军稍有收获,但最后冯胜弃地,怎么吃的怎么吐了出来。」
    「当初不知道有多少北元旧臣,心里暗自讥讽高皇帝此举,若非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大捷,打掉了北元朝廷,一雪前耻,高皇帝不知道要被骂成何等模样。」
    「高皇帝、文皇帝为何矢志不渝的北伐,而且一次又一次,一共历经了十三次之多?「
    一个拿着乞丐碗当了皇帝的人,在军事行动失败后,承担了许多的后果,但是最终,还是高皇帝赢了,大明赢了,北元亡了。
    可是岭北之战的惨败,仍然是一道伤疤,到了朱祁钰这里,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朱祁钰怅然的说道「那日胡少师胡淡跟朕聊到了胡元百年时间,就说到了一件事,在这百年时间里,读书人们皆往和林,如同朝圣一样,比如一个叫虞集的汉人在朝廷的准许下,前往了和林。「
    「在诗词中,在他的眼里,和林是富庶比于都会,士有不次之擢,贾有不资之获,而侥幸之民争趋之,如此模样的大同世界。」
    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绝对不可能单独存在。军事保证了政治的稳定,而政治的稳定决定了经济的好坏,物质基础又决定了文化兴衰。
    当军事无法保证政权之后,文化上就无法自信,就会觉得和林这种穷的掉渣的地方,是个大同世界,是他们的地上神国。
    高皇帝、文皇帝为何十三次北伐,文皇帝更是亲征了五次,最终还死在了亲征的路上?
    因为高皇帝和文皇帝,争的是大明的天命。
    这份天命争到了,可是子孙不孝,没能守住它。
    「说这些就有些远了,时光
    荏苒,当下说起胡元、北元、北元汗廷还有现在的元裔,朝臣们莫不是以北虏或者蛮夷代称,和林也不再是大同世界,而是穷山沟沟。」
    「咱们自然很难理解,当年的风气和风向了。」朱祁钰摇头说道∶「但朕从来不觉得,岭北之战有错。」
    「兴安,取堪舆图来。」
    兴安知道陛下要什么堪舆图,从御书房里推出了一张巨大的堪舆图放在了偌大的议事厅内,这张图,是大明已经探明的世界。
    欧洲已经有一部份被探查标明,而非洲的慢八撒也在堪舆图之上。
    朱祁钰站起身来,抽出了支架上的长杆,点在了和林的位置上,手一划指到了地图的边界位置说道∶「从和林到喀山,一共就六千里地,远不如当年唐朝时候,长征健儿们走到喀什的九千九百里。「
    「这些游历到和林的诗人里,有句话说的很对,王恽说和林,是国家兴王地,据上游而建瓴中夏,控右臂而扼西域。「
    「和林这片土地,占据了上游的地利,完全骑在了大明的脑门上,向东可以联袂东北方向的建奴,中路可以进攻我大明的京畿要害,向西矛头可以对准河西走廊,切断大明和西域的一切来往。」
    「只要和林这片地方,有雄兵十万,就可以压迫大明三北之地,抬不起头来。」
    三北,东北、正北、西北,为三北方向,只要和林这地方有雄兵驻扎,大明就寝食难安,侧卧之榻其容他人酣睡?
    而提出和林这个地方,可以牵制中国三北的人,正是慈父斯大林。
    朱祁钰继续说道∶「和林这地方能养多少兵马?忽必烈曾经在和林陈兵五万余人,这五万人是正军,屯军与正军为二与八之比,也就是说,和林这地方,至少能养二十万人有余。」
    」明太祖高皇帝和其谋臣,正是深知其利害方才北伐。」
    「此次北伐,解的是朕心头之恨,同样也是悬在大明头上的利剑。」
    朱祁钰从战略的层面上,表明了大明北伐的意义,这个意义绝对不仅仅是复仇,还有国家战略安全。
    不打和林还想要西域?但凡是和林的瓦剌人有点出息,大明就拿不到西域。
    永乐年间为何重开西域提了那么多次,到最后都没有践行?还不是因为拿了也无法长治久安?
    「和林以及和林周围的土地,要么掌控在大明的手中!要么让它始终虚弱的如同绵羊,奄奄一息!但凡是有强兵驻扎,大明危矣。「朱祁钰手中的长杆重重的指在了和林的位置上。
    「各位说说各位的看法。」
    朱祁钰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这个时候说不能打,那就是跟皇帝陛下对着干了。
    于谦斟酌了一下俯首说道「陛下,咱们再筹备筹备,等来年开春解冻之后,再行前往?此时寒冬腊月,塞外苦寒,白毛风刮起来,那分不清楚上下,此时进兵,实在是有些贸然了。」
    朱祁钰立刻赞同的说道∶「大明军又不是人人都是袁彬那种能在白毛风里行百里的人间青兕,自然要是开春之后再动,春天是草原人最虚弱的时候,也是他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后,最重要的日子。」
    草原的苦寒,朱祁钰虽然未曾亲历,但是也曾听闻,冬天草原上会消失很多的部族,在酷寒之下,无数的人永远的消失在风雪之中。
    春天,瓦剌人和他们牲畜一样的骨瘦如柴,一样的虚弱。
    大明选在在春天进兵,就是奔着不死不休,奔着亡族灭种去的,既然要打,就要打到断气,打到扫穴犁庭为止。
    「那军备呢?陛下,臣不通兵法,这户部那边不会有问题吧。「江渊略微有些担心的说道,他做过户部右侍郎,是从户部走到了兵部
    尚书的位置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大明要再次北伐,自然需要军备,而这肯定绕不开户部,只希望沈翼不要那么不识趣便是。
    「无碍,户部不肯,朕的内帑这些年只进不出,攒了不少家底。「朱祁钰回答了江渊的问题。
    至于沈翼这个沈不漏会不会阻拦?
    朱祁钰认为不会,因为沈尚书和沐阳伯金濂是同乡,他们曾经为搭档,陪着大明走过了最艰难的几年,沈翼这个人扣归扣,可是该花钱的地方,只会心疼无比的把钱花出去。
    这次的京宣驰道,户部就没有做什么阻拦。
    「那臣没什么问题了。」江渊见陛下用内帑兜底就不再担心军备了。
    天底下最有钱的绝对不是松江府的豪商,而是陛下的内帑,陛下不喜奢侈尚节俭,又喜欢四处凑热闹,每次凑热闹都能收获满满。
    朱祁钰倒是对自己的内帑有多少银子知之甚详,作为国帑应急准备金,他的应急准备金可比国帑要多的多的多。
    内帑太监林绣曾经汇报过,各种实物财宝犀角等物不算,光是黄金就有一百二十余万两,白银有七百五十余万两,银币有六百三十余万枚。
    大明国帑是有进有出,内帑是只进不出,这攒了十年,攒了如此厚重的家底,就不奇怪了。
    有的时候林绣也嘀咕,陛下这应急准备金,太符合陛下一贯料敌从宽的作风了,真的是太多了。
    石亨面色严肃的说道「臣这边没什么问题,筹备已久,若不胜,提头来见!」
    这仗石亨必然是要京营去打,那作为京师总兵官自然前往,石亨直接立下了军令状。
    打不赢就提头给陛下。
    朱祁钰则是摇头说道「话不能这么说,什么提头不提头的,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打仗哪有一直赢的道理?」
    「这是大明第一次远征,打输了,来年有余力就接着打,没有余力就接着攒力气,一次打不赢,就打两次,两次打不赢就打十次二十次,大明耗得起。」
    徐达、李文忠、冯胜作为大明三方面的主帅出塞作战,输掉之后回到了京师,朱元璋也没有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出塞作战要给一定的容错。
    朱祁钰不是很喜欢军队立必胜的许诺,因为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只要石亨不打出赵括、马谡那样的仗来,朱祁钰不会轻易斩将。
    远征,也是给大明军积累经验,一回生二回熟。
    「无论如何,若是大势不在,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朱祁钰先给这场作战定下了一个许败的基调来,毕竟是远征。
    计划的再周详也有漏失的地方,天下没有天衣无缝的计谋,宋太宗赵光义就觉得有,给大宋的将领们赐下了阵图作战。
    结果一次大军行进堪舆图标注扎营的地方,因为河流改道扎营之地已经是一条河了,结果监军太监非要大军在水里扎营,差点闹出哗变来。
    定下了基调要打,那具体怎么打,朱祁钰选择了闭嘴。
    他自己有数,他的军事天赋都点在后勤上了,老老实实的做后勤大队长,把舞台让给大明的军将便是。
    朱祁钰这次选择了旁听,因为这不是军前会议,只是大概从几种方案中挑选,而后再细细商讨。
    最后选来选去,还是当年洪武五年北伐和林的三路共进最为合适。
    「这万一敌人掐住我们的头,左右摇摆,我们三路共进,他们跟我们一路决战,这又如何应对?」朱祁钰有些迷惑的问道。
    于谦解释道「只需前锋按兵不动,不与之决战,不败则必胜,瓦剌人在一路上耗费的时间越久,在其他两路上丢的东西就越多。」
    朱
    祁钰摇头说道「那要是与敌的那一路的先锋轻敌冒进,接战败了呢?」
    于谦想了想说道「即便是先锋败,退回中军固守便是。」
    朱祁钰又问道「那要是中军士气低迷,先锋败军带着中军一起溃散,这一路直接输的体无完肤,那又如何是好?」
    于谦不知道陛下哪来的那么多假设,回答道∶「其他两路应当立即撤回,固守关隘,防止敌人扩大战果,巩固战线。「
    「那要是撤不回来呢?「朱祁钰又问。
    于谦沉默了片刻,以为陛下说的是土木天变,回答道∶「那就在京师准备新军,准备固守京师。」
    朱祁钰说的其实不是土木堡之变,说的是万历末年的萨尔浒之战,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败的体无完肤。
    而此时大明决定分兵作战,朱祁钰自然略微有些担心。
    -WAP..COM-到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