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万里水路

      “陛下要不要冉思娘,我们臣子哪里知道?送走了再说,若是留在军中,等着被陛下治罪吗?”杨俊才懒得管陛下要不要。
    陛下要不要是陛下的事儿,他送不送是自己的事儿。
    杨俊是个军中悍将,死战不退他眉头都不皱一下,但是让他面对朝中那些个御史喋喋不休,他也有点畏惧。
    万一再扣一顶不忠、枉顾军法的大帽子下来,他可担不起。
    正统年间,那种兴文匽武的乱子,他可是不想承受。
    军队就该想的简单些,想的复杂了,既退不了敌,更保不住自己。
    陛下治军极为严苛,临阵连坐,堪称酷烈,但是军将们都知道,严明了军纪,反而不会给御史们落下口实。
    他们随便折腾随便喷,抓不到痛点,无法查实,才是根本的立身之法。
    这冉思娘倒是极为灵秀,可是再灵秀,这是临阵,杨俊虽然远在靖远府,但是军纪常悬颅顶,他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吴侍郎,熟苗寨主、苗酋领来了吗?”杨俊问到了正事,召集这些熟苗,宣谕陛下政令,和大军的掌令官息息相关。
    吴宁赶忙说道:“都到了。”
    熟苗,有的是汉化的苗民,有的是从中原迁徙之九溪十八洞的中原百姓,汉蛮都有,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心向王化之人。
    上次广通王造反的时候,许多熟苗都走到了各个生苗寨子里,安定苗寨。
    杨俊站起身来说道:“我也去,他们畏威,以为大明军队平叛之后,要烧杀抢掠,大屠苗寨,这个传闻非常的广泛。”
    “陛下说过,我们不仅要军事胜利,同样要政治胜利,更要宣谕胜利。如果我们只是拿下了城池,攻城拔寨,是无法安定地方的。”
    “宣谕教化万民,乃是大军前来的主要目的。”
    杨俊乃是太平伯,四勇团营左都督,乃是大明的勋贵,大军的元帅大将,他如果不出现的话,这些熟苗会很惊恐。
    这些熟苗的心思,都无法安定,何况生苗?
    府衙的偏堂十分的安静,许多熟苗都是面露惊恐,他们有些惊惧,每到大军至,那就是血雨腥风一片。
    大屠少有,但是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大军劫掠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尤其是王骥带领大军在贵州作威作福,军纪败坏,可是没落下什么好名声。
    但是这次来的大军,军纪严明,从不滋扰百姓,即便是城门前的军士,只要安安稳稳,从不怒斥辞色。
    劫掠从未有之。
    杨俊以为人数不多,因为未进门的时候,十分的安静。
    但是他一进去,才看到挤满了人,至少有七八十人,这些都是附近的熟苗。
    杨俊走到了正中央,大声的说道:“大军并不是为了带来杀戮,而是为了平叛!除了平叛之外,也为了安土牧民。”
    “我在这里,跟你们约法两章,杀人者死,扰民者诛。”
    杀人者死是朱祁钰讲的第一个公平,那么第二个公平就是扰民者诛。
    相比较手无寸铁的百姓,大军显然是强势的那一方。
    杨俊话锋一转,厉声说道:“但是若是有扰军者,干扰大军调动延误军机,袭扰大明军队平叛安民者,一律按叛军论。”
    “莫要自误。”
    大军是暴力机器,如果有人胆敢袭扰大军,干涉大军的平叛,大明军队肯定不会饶恕他们。
    权力和义务,从来都是对等的,没有只享受权力,而不履行义务的说法。
    大明军队带来了安定的同时,对百姓的要求并不多,如果这么简单都做不到,那和叛军无二。
    军队条例上,从来没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条例。
    朱祁钰用厚赏增加军队犯罪的成本,但是并没有没收大军安定四方的武器,对于什么行为是等同叛军,大明军队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其中的界限就是袭扰。
    袭扰就是袭击扰乱。
    杨俊要跟熟苗说清楚,哪些是绝对不要做的事儿,比如投砸石块、张弓瞄准等等这些都会立刻引起反击。
    大军是强势方,手中握有火铳,是训练有素的暴力工具。
    杨俊先划出了线,这条线很低很低,大低到熟苗们议论纷纷,一个熟苗试探的问道:“军爷,就是说,我们不扰军队,大军就不会侵扰我们了吗?”
    杨俊点头。
    “烧杀抢掠都不会?”
    杨俊再次点头想了想,解释说道:“苗民苦寒,颇为穷困,一家资财,还没有一把火铳贵,为何要抢?”
    “敬请安心。”
    杨俊这番话颇为瞧不起苗民,但是就是这番话,却让熟苗松了口气。
    原来是看不上啊!
    杨俊无奈,宣谕政令他们不听,大军说他们不会烧杀抢掠,他们不信。
    但是说他们穷,抢他们浪费铅子火药,他们反而觉得合理了。
    杨俊厘清了双方权力责任之后,笑着说道:“我们将会在附近的地区,陛下手中持有湖广等地的天气,会在贵州等地,更换一批田亩作为官田,进行耕种,若是手中有地契田亩,可以前来更换,或者贩售。”
    “这些田亩都是官田,关于农庄法诸多事宜,还是请掌令官宣谕政策。”
    对于农庄法,贵州百姓了解不多,十万大山信息闭塞,又不住官道附近,比湖广那些偏僻地区都不如,他们甚至连大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都不太清楚。
    但好在农庄法并非新鲜之物,在百姓看来,不过是更加复杂一些的军卫法而已。
    这让杨俊松了口气,大明当年四处设立卫所,即便是在永顺宣慰司、播州宣慰司,也有军卫所。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还是以甲里生活,只不过多了掌令官管理,多了人教他们读书识字。
    虽然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同,但是有书读,有军卫儒学堂设立,对于百姓而言,乃是好事。
    杨俊全程都在,认真的解答了一下百姓的意见之后,继续说道:“明日之后,诸多掌令官会跟随你们前往苗寨,宣谕陛下谕旨,我这里要警告你们,这些掌令官都是天子门生。”
    “每一个都是陛下亲自教授之后,才到了大军做了掌令官,现在他们到各苗寨宣谕,还请诸多土蛮,力保他们的安全。”
    这番话有很强的威胁的性,就是告诉熟苗,掌令官在军队的地位极其特殊。
    若是宣谕之中,因为意外死去,那是天命,若是人祸,那就不能怪大军无情了。
    “几日后我们将开始对龙岩山海龙屯进行进剿,若是有想看看大军实力的,也可以等几日。”
    “看看,号称永不陷落的海龙龙宫,抵抗大军,会是什么下场!”
    “想来,没有苗寨的地形比海龙屯更加险峻了吧。”
    恩威并重,是陛下登基之后始终如一的执政方式,大军也是如此,威以武彰,恩以文显。
    在冉思娘坐上船南下乌江至重庆府,然后顺长江而下前往南京的时候,四勇团营的进攻开始了。
    这一次的进攻,如同狂风暴雨一样,比杨俊设想的速度更快,前两道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在大明兵锋之下,如同一张纸一般,迅速崩解。
    杨俊的战术很简单,每一路都是集结又是兵力以点破面,由点及面,迅速瓦解敌人的防线,先大水漫灌,然后在攻克难点,这种推进,让土酋杨爱等人,不得不收缩防线,龟缩在龙岩山之上,不得寸进。
    这种强大的武力,立刻让那些墙头草的山寨,望风而倒,不再生事。
    只有死硬分子,还在向龙岩山挺近。
    为期两个月的围点打援开始了。
    围三缺一,大明军并没有封死土司土酋们下山请援的路,他们可以随时请援,大军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由长江顺水而下,在三月春光烂漫的时候,朱祁钰收到了来自杨俊的奏疏,当然还有冉思娘。
    对于冉思娘,朱祁钰也很头疼。
    朱祁钰安置冉思娘在了南湖别苑之后,宣见了于谦,讨论贵州平叛之事。
    他对大军的进展速度非常的惊讶,本以为要打几个月的南下平叛,湖广、贵州的残存叛军,如同秋风扫落叶,就剩下了最后一个抵抗之地,海龙屯。
    他满是笑意的说道:“我军进展神速,到贵州仅仅用了不到一月有余,作战英勇,不怕吃苦,也不怕牺牲,朕非常的欣慰,明军威武!”
    于谦俯首真心实意的说道:“陛下威武!”
    大明军求胜的意志和作战手段,都不逊于永乐年间,这种百战百胜的大明军队,像什么?
    像大明军。
    永乐年间正是有这种战无不胜的军队,才有了永乐朝安定的四方。
    朱祁钰拿着杨俊的奏疏,笑着说道:“虎父无犬子啊,杨洪为国戍边四十余年,杨俊到了十万大山,不堕其父威名,作战进退有度,颇有名将之风。”
    “跨重冈复岭以疏疆,介绝涧茂箐以设险。丹岩紫涧,常截地而肠回;翠壁苍峦,每横天而嶻嶭。羊肠鸟道,一夫可以当关;虎啸猿啼,万骑总为却步。”
    “加以腥烟幕覆,毒露纵横。上漏下蒸,坐见飞鸢之堕;前溪后陷,常多有蜮之灾。”
    这是杨俊的奏疏,主要说的是云贵地区的地形,山重水复冈岭极多,很多地方,都是一夫当关,骑卒只能望而却步。
    朱祁钰继续说道:“我们可以从这只言片语之中,看出十万大山的地势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状况,更可以看出该区域地势之险,同时也能够了解其自然条件之复杂。”
    “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之下,能够快速的进军,离不开杨俊亲自前往各地勘路,做到了心中有数,作为前军指挥,四勇团营左都督,朕以为,他是极为优秀的。”
    “同样,朕以为他的围点打援战术,是极为合适的,地形如此复杂,将其土酋蛮主尽数围困之后,将这些死硬分子,在龙岩山附近一网打尽,为大明后续改土司世官为流官,设立府州县进行管理做了铺垫,是有积极作用的。”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言之有理,臣以为杨俊当得当世猛将。”
    当世能战者,杨洪、石亨、杨俊。
    毫无疑问,于谦的评价是极为中肯的。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保定伯梁珤遇难的事情,已经查明了,他是被播州宣慰同知杨文援所害。”
    朱祁钰一愣疑惑的说道:“这杨文援不是举报了杨爱私铸火铳,才得到了宣慰同知职位吗?”
    于谦无奈摇头,这又是一桩陈年旧案。
    “杨爱其实算做是僭越自封。”于谦将其中的旧事讲了出来。
    杨辉才是大明册封的播州宣慰使,但是杨辉和王骥不合。
    王骥是个很有办法的人,他就挑唆着杨辉的两个儿子,杨爱和杨文援两人内讧,将杨辉架空。
    土木堡之变之后,王骥将杨辉毒杀,随后将杨爱扶为了宣慰使,把杨文援任命为了宣慰同知。
    自此,土司正式成为王骥作乱的左膀右臂。
    事实上,杨辉是很不愿意配合王骥的养寇自重,但是他一人独木难支,正统年间,先是主少国疑,而后是国家利器,假手于人,王振擅权。
    朝廷哪里能顾的上土司诸蛮?
    朝廷内依附于王振的官僚和不肯依附的官僚,斗的你死我活,朝中党祸盈天,大明在土司之中的统御,才变得如此糜烂不堪。
    朱祁钰这才了然,王骥在阴谋诡计这方面,和会昌伯孙忠,不分上下。
    “这种手段要不得。”朱祁钰认真的想了想之后,十分确信的说道:“用这种办法去挑唆土司内讧,反而会让大明在云贵之地的统治力,愈加薄弱。”
    “王化教谕大道,方可期许。”
    不止一次证明,鬼蜮伎俩只能维持一时,决计维持不了一世,甚至撑不了多久,就会爆发剧烈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最后就是兵祸至,民生调令,百姓不知朝廷,朝廷不知百姓。
    就连财经事务上,魏国公徐承宗的阴毒手段,也不能阻拦利欲熏心的巨商富贾。
    于谦说这件事,只是交待保定伯梁珤之死的前因后果,当然,还有提醒陛下,大道之行,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于谦笑着说道:“陛下,杨俊在奏疏中说乌江疏通水道之后,会泽滇铜可运送至乌江南下了。”
    “叙州府(宜宾)以上长江水道,道阻且长,水流湍急,不宜航船,但是乌江水道不同,只要能够疏通潮砥、新滩、龚滩、滩漩塘滩、镇天洞、一子三滩等等断航险滩,大明在云贵统御,方才固若金汤。”
    其实大明对云南、贵州等地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这地方穷的鸟不拉屎,除了有点铜以外,就这点铜,还运不出来。
    洪武年间,大军征伐,三十万大军,死了四万多人,其中三万五千人是非战斗减员,多数都是不适应烟瘴之地,准备不够充分导致。
    但是就那点铜,还运不出来。
    叙州府上游的水路根本无法航船,滇铜难运,也是出了名的难。
    大明不铸钱有政治原因,更有资源的原因。
    穷,道路不便,是无法统御十万大山的主要原因。
    于谦面色犹豫的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陛下,趁着大军还在贵州、湖广、江西、南直隶,是不是可以整体疏通一下水道?”
    “哦?”
    朱祁钰拿过了奏疏,瞪大了眼睛说道:“四万里水路?!”
    于谦点头,十分确信的说道:“四万里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