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

      罗昭云对于民政基本放手,让一些适合管理经济、民生、户籍、耕作的吏来处理民政,使得西平郡的民心尽快稳定下来。
    一些大事情,最后签字和拍板都由他来定,没必要事事躬亲,那样会把自己累死。
    马背上打天下,关键是靠开国君主有足够的战略和精力,用来打击强劲的对手。
    目前,天罗组织的三大部门,燕琅阁、青影卫、锦衣会都在湟水城铺开,原本就有些底子,如今不断涌来,在这个城内扎根,错综复杂来。
    要控制一片地区,首先要摸清楚鱼龙混杂的底层,通过底层向上渗透,大厅地方的大家族、恶势力等,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压。
    燕琅阁开始全面对湟水城的大小商贾、羌人大户、地头蛇等进行打探,青影卫出手,击杀了几个顽固的地方绿林贼首,将黑势力除掉,重新洗牌灰色势力,这样新的衙门才好开展各项民生工作。
    元帅书房内,罗昭云正在设计一款武器,长柄陌刀!
    隋代正规军使用的刀,多是横刀,细长如剑,只是在刃口处按照刀的形式打造,刀身笔直一些,剑刀混合型武器。
    陌刀也存在,只是因为冶铁、铸造的水平有限,每一把厚重的陌刀要五十多斤重,挥舞来相当吃力,属于重甲兵的武器,可以专破骑兵,但能使用的武士,往往都是身强体壮之辈,很难挑选和补充,不具备推广性。
    除非练出内劲的武者,使用五十多斤的兵刃,才不显得吃力,但要持久作战,还是很耗体力和内劲的。
    古代兵器之所以这样重,并非人的体质多么好,而是冶铁水平的限制,如果不重的话,武器的质量无法保重,容易在砍杀断裂。
    罗昭云根据涿郡燕云堡内研制的炼钢法,尽管还很粗浅,无法跟后工业革命期间的钢材比较,但是,在隋唐时代已经算是高出一筹了。
    利用这种钢材打造陌刀,锋利无比,而且重量能够减轻一半,极大具备普及型,可专门设置陌刀步兵营和骑兵营。
    同时,罗昭云调来了演武堂的一些年轻军官,在这里练兵,他们懂得不少理论和兵法,适合做教官,提升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额外打造特种部队,设置番号为血狼、虎牙、战鹰小队等,适合执行特殊偷袭任务。
    .........
    李家父子南下进军西京的路线,事沿着汾河东岸南下,直捣潼关,然后从潼关往西,进逼大兴城。
    此时唐军面临了一大障碍,就是霍邑雄关,堵住了南下的路。
    霍邑北邻汾水,右面靠着霍山,地势险要,雄关天险,易守难攻,驻守此关者乃是隋朝一员虎将宋老生,名字虽然有个老字,但他并不老,人到年而已,不算朝廷一流将军,却镇戍地方,稳重老练,附近叛军来攻,大小数股人马都被他清剿灭掉。
    唐军行至霍邑西北四五十里外,李建成、李民停军,在雀鼠谷一带驻扎,数日后,李渊也统领十万大军抵达,这时候,山西一带赶上了雨季,一连十余日都没有放晴,大雨滂沱,使得河谷内山洪滚滚,军队无法前行。
    李建成派人探路,发现沿途数十里的路线都泥泞不堪,车马难以通行,而且许多路道被山洪冲得坑坑洼洼,到处积水,暂时不适合赶路。
    滞留半个月后,军的粮草已经不足,李渊派出了一支辎重队回返晋阳,却也因为降雨关系,停留在某地,暂时没有了音讯。
    其实,那支队伍已经消失了,被一群来历不明的黑衣人雨夜袭击,全部击杀,然后掩埋了尸体,从上消失了。
    李渊越等越急,一旦等粮草亏空,十万大军饿肚子,很可能就地要兵变了。
    军忽然有人散播了消息,说粮草已经耗尽,很快无法度日了,而且刘武周破了雁门郡就要攻打太原郡,唐军很可能要葬送在途。
    这股消息传开,使得唐军顿时有些军心不稳,人心惶惶。
    李渊听到风声后,立即召集臣武将议会商讨。
    “最近军谣言四,军心浮动,不利于行军,尔等有何看法?”李渊询问。
    刘弘基神色复杂,说道:“这些谣言,不止一股,有的再传李氏当有天下为假,有的渲染粮草要空,有的加大吹捧刘武周要攻克晋阳城,都会我军不利,似乎有人推波助澜,应该派人查一查,是否我军有其它势力安插的奸细。”
    李渊有些想不通,思忖说:“奸细,究竟是哪一股势力,这么歹毒心思,把我唐军作为死敌?”
    李建成道:“最大可能就是刘武周,他如今占据雁门郡,比邻太原郡,跟我唐军利益冲突最大,而且这几个传言,似乎都跟刘武周有关。”
    “有道理!”李渊点点头,不过他稳重惯了,说道:“并不排除其它势力的可能,比如仍忠于朝廷的情报组织,甚至李密、薛举、梁师都、窦建德,都有这个可能,不希望我唐军做大,顺利抵达大兴城。”
    只是李渊决计没想到,那是出自燕琅阁的情报人,在唐军散播出来。
    裴寂道:“唐公,眼下宋老生据霍邑雄关,屈突通占据了河东郡,先后堵住咱们的去路,此行崎岖坎坷,充满变数,眼下刘武周联合突厥兵力,正在雁门郡聚集,不日就要攻打太原郡,晋阳乃是我们的根基所在,将士们家眷都在那里,不容有失,不如,我军立即挥师返回,先守住晋阳才是当务之急。”
    李渊也有此意,微微点头,不少臣武将也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在此多逗留下去,恐怕有变,都想着极早赶回。
    刘弘基摇头道:“不可,这样返回晋阳,士气必泄,恐怕再无南下的良机和锐气,开弓没有回头箭,决不能掉头,无功而返。”
    李民素来信奉刘弘基的智计,也附和他的提议。
    于是主战、主退的双方争论来,各说各的道理,使得李渊也陷入举棋不定,进退两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