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徐茂公
西域有两大资源异常丰富,一个就是盐。
西域在远古时期是海洋,随着地壳运动逐渐隆起,形成了如今的地貌,各种盐类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食用盐,还有钾盐。
死亡之海罗布泊下面就储藏着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钾盐对于制造钾肥,增加农业产量十分重要。
还有一个就是糖。
西域大部分地区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汇聚。葡萄、哈密瓜、甜菜、无花果等等,糖分都很高。
西域的甜菜和无花果是很好的制糖原料,十分有利于大规模的糖业生产。
达坂城一带生长着大量的无花果,一年两熟,产量极大。在这个时代,由于运输的原因,这些无花果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无人采摘,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李义正好可以废物利用,制糖原料的成本几乎不花钱。
在这个时代,制糖业还不发达,只有印度能够生产红糖,品质不高,价格还十分昂贵。
对于李义来说,利用红糖生产白砂糖是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天工开物》上记载的黄泥淋白糖,操作十分简单。李义掌握着在这个时代的这项专利,白砂糖的价格可以卖出天价来,发财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不过,李义这次可没有无偿地把这项专利捐献出来,他有着自己的打算。
战争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只是政治的手段之一,在外征战的将领们可不是能打胜仗就可以的。
历史上数不清的例子,韩信、岳飞、袁崇焕等人个个都是著名的军事将领,最终都死的很惨。因此,取得朝廷的信任、以及军政各方面的支持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将来征战西方,不受到后方的制肘,李义现在就开始布局。
李义要利用这个项目结交一大批权贵,用利益链条增强自己的政治上的实力。
李义很快就制出了白糖,以这个项目为基础,成立了一家商社。李义,薛怀忠和马岩三人是这个商社的大股东,所占股份达到了51%。预留了15%的股份,其他的34%的股份分给了安西都护府其他的重要人物。
通过这个手段,首先把安西都护府各方势力团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说服朝廷了。薛怀忠和马岩联名写了奏章,让李义亲自送往长安。
李义这次返回长安,也不仅仅是要说服朝廷出兵,他要用对于历史进程的了解,来进行政治上的布局。
李义撰写了一份军事训练大纲,交代给张成等人,让他们抓紧时间训练部队,又对工商业上的事情进行了安排。
李义来到了波斯人的营地,向俾路斯王子兄妹辞行。
不久以后,李义、阿里莫、高志平等人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李义等人进了玉门关,并没有直接前往长安,而是绕道前往庆州。
庆州都督府。
李绩原名徐茂公,就是瓦缸寨上的那个牛鼻子老道,后来被赐姓李,更名为李绩。
大将军李靖去世之后,李绩接替了他的职务。李世民驾崩之前,将李绩贬为庆州都督,负责管理北方草原。
当时他心灰意冷,卖掉了长安的房产,把家人都带到了庆州。这两年他一直都在庆州,没有回过长安。
“侄儿李义见过师叔。”李义行礼说道。
李靖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唐朝著名大将侯君集,另一个就是李绩。因此,李义就称呼他为师叔。
“李义,你怎么来了?”李绩高兴地说道。
李义笑道:“好久没见师叔了,心中挂念,特地前来看望您的。”
李绩打量着李义,感慨地说道:“两年多没见你了,你看上去成熟多了。”
两人闲聊了几句,李绩高兴地说道:“咱们回家去说。”
李义跟着李绩,来到了在大都督府后院的李宅。
听说李义来了,李绩的夫人和孩子们也出来见了李义。
李义让李飞把自己从西域带回来的礼物拿了上来,主要是西域的特产,有上好的和田玉、羊绒地毯等。
众人闲聊了一会,安排了家宴。
众人畅谈往事,想起如今的大将军李靖早已经去世了,气氛亲切而略带伤感。
酒宴过后,李义跟着李绩来到了书房。
李绩问道:“安息都护府那边,如今的情况如何?”
李义摇了摇头说道:“情况很不好,如今的大食人已经打到了边境线上,安西都护府经常遭遇大食人的袭击,给当地军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李义详细地介绍了西北边境的局势。
当李绩听说波斯国王遇刺身亡,波斯王子逃亡到唐朝来的时候,他的眉头紧皱,深深地为大唐西北边境的局势感到担忧。
李义说了自己要扶持波斯王子俾路斯的想法之后,李绩点头说道:“你的看法是对的,唐朝应该出兵干预波斯的局势,不能坐视波斯被大食人灭亡。”
李义说道:“我这次返回长安,就是要促成朝廷发兵波斯的,这件事情还要请师叔您来帮忙。”
李绩沉默了一会,无奈地叹了口气,他说道:“我如今的处境十分尴尬,这件事情恐怕是帮不上忙了。”
李义笑道:“师叔,这件事情您是一定能够帮上忙的。因为您很快就会被朝廷,重新起复为大将军的。”
李绩疑惑地问道:“你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消息,我怎么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呢?”
李义问道:“师叔,当初您被太宗皇帝陛下贬斥到了庆州,您知道是为什么吗?”
李绩曾经是瓦缸寨的军师、秦王府的重要幕僚、唐朝的大将军,可以说是大唐顶级的智者。他详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是事情的发展,跟他的预想还是产生了偏差。
他没有回答李义的话,问道:“你到底听说了什么?”
李义说道:“师叔,当初太宗皇帝自知阳寿已尽,为了给太子殿下、也就是当今的皇帝陛下铺平道路,这才特地免去了您的大将军职务,把您贬斥到了庆州。
他的目的,是要把您留给太子殿下,等到他登基之后,再由新皇重新起复您为大将军。
这是让您来领新皇陛下的情分,以便您尽心尽力的辅佐新皇陛下的。”
李义所说,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太宗皇帝为了确保太子李治能够平安继位,在临终前,特地贬斥了大将军李绩。
他当着辅政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面,告诉李治说,让他仔细地观察李绩。如果李绩心怀不轨,就将他杀掉。如果李绩忠诚可靠,到时候由李治重新启用李绩,让他来领李治的情分。
李绩说道:“其实,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如今陛下登基已经一年了,却仍然没有给我发来诏书。”
李义说道:“师叔,您为人忠直,皇帝陛下对您是认可的。他之所以没有直接起复您,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难处。
如今,在朝中把持朝政的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您只想着等皇帝陛下来启用您,恐怕却忽略了长孙无忌等人在中间所起的作用。”
李绩听到这里,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难怪呢。”
李义接着说道:“事情您都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李绩点了点头,接着又微微摇了摇头。他说道:“你说的道理我明白,可是,让我去求长孙无忌,我却开不了这个口。”
李义正色地说道:“师叔,您只顾及了自己的名声,却辜负了太宗皇帝一番苦心。为了大唐江山、为了当今皇帝陛下,您应该立刻出山,重新回到朝堂上,发挥您应有的作用。”
这话李绩听进去了,但是他仍然在犹豫。
李义笑道:“师叔,您是在为难,不知道自己如何去向长孙无忌开口吧。”
李绩微微点头,望着李义说道:“假如你是我,这件事情该如何去做?”
李义说道:“您不必直接出面,也不能直接去长安,更不能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您的态度。
您出现在长安太过引人注目,如果写书信,未来将成为被人诟病的把柄。”
李绩说道:“你说的对,我考虑的正是这些。你接着说,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李义说道:“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您只要找一个合适的人,以您的名义,给长孙无忌送去一份礼物。什么也不必说,他自然明白您的意思。
他想把持朝政,阻力很大,也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有了长孙无忌的认可,您返回朝堂的阻碍就不存在了。”
李绩望着李义,欣赏地赞道:“真不愧是我师傅的孙子,你的聪明,恐怕还胜过了师傅年轻的时候。”
李义笑道:“谢谢师叔夸奖,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去办吧。此去长安,我会去拜访长孙无忌的。”
李绩说道:“好吧,这件事情你就交给你了。等我回到朝堂上,一定会支持你出兵波斯的计划的。”
第二天早晨,李绩备了一份厚礼,交给了李义。李义辞别了李绩,继续前往长安。
出兵其他国家,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件大事,中间必定阻力重重。李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说服朝中的重要人物,李绩就是他争取的第一个对象。
这件事情,总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经过了长途行军,李义终于看到了巍峨的长安城。
李义没有回家,他悄悄的进入了长安,等到天黑后,首先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左仆射府。
李义来到门前,他没有准备拜帖,报上了自己的名号,直接请求要见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