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宴会
大厅里受到邀请的宾客基本都到齐了!
宾客里有大到王玄凌这样地方上的巡抚,小到地方上的厅官,也就相当于从前衙门里的功曹。
按照明国行政机关分级制度,从部以下,分为司、曹、厅四级。一些特殊部门不受地方三大主官的完全辖制,有一定的独立性。比如税部、商部、交通部、民部等。
还有官职更小的村长,这个不是全部受到邀请的,而是表现突出,有重大功劳的,才会被破格邀请。比如旧岁明军攻取山东时,曾为明军提供过帮助的赵延河赵村长。
在山东行省全部百姓大迁移的背景下,他们赵家村的百姓大半留在了山东。虽然后续由于听说了明国本土安定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去那边闯荡过的百姓回来现身说法,使得村里又有少数人自愿迁去了辽东,但总体上,赵家村的基础还是保留下来了的。
这个本是流民七拼八凑的村子,也正是因为政治站队正确的缘故,获得十年的粮税免税期。并且他们村子也不用躲躲藏藏的待在芦苇荡里了,而是被迁到了蓬莱县附近安置。
得益于商业的迅猛发展,他们村子也不再种粮,而是都种瓜果蔬菜,大搞鸡鸭鹅,猪牛羊养殖。在缺乏人手时,还从难民中招募了一些外来人口作为劳动力补充。
不仅为村里注入了外来血液,还有利的壮大了村子的规模。
且现在赵家村在规模上已经称得上镇子了,常住人口有七百多人。再加上周边经常来打零工的百姓,有两千左右。
这样的政绩也进入了县令葛靖的眼里,所以此次申报赴宴名单时,也就顺势将其推荐了上去。而巡抚衙门那边得知了赵延河还有着功勋后,更是没再多加审核就允了。
此刻坐在席面上,看着满屋子的贵人,当了大半辈子底层人物的赵延河还是有些紧张的。哪怕他们赵家村已经生活大变样,在很多普通百姓眼里算得上是富贵人家了,但和在场的那些高官和大家族相比,还是不够看的。
而一些本土士绅也注意到了像赵延河这等小官小吏的存在,瞧着他们紧张的模样,心里莫名的升起了几许优越感。但当目光落在那些坐的笔直,却缺胳膊少腿的退役军人身上时,他们心中的优越感立即收敛了不少。
因为正是这些人,用强大的武力灭掉了盘踞在山东的红袄军,以不容拒绝的姿态给他们换了一个主人。并且当他们想要偷税漏税时,这些出自军中,却因身体有缺而转为文职的退役军人,就会以令人惊叹的业务能力,让他们没法少交那么一个子儿。
且就算当时幸运的躲过去了,若是后来被查出来,还会引来恶狼一般的治安军。当数额巨大时,就直接是抄家灭族了。登州与海州两地,可是有不少因偷税漏税而被抄家且勒令迁往苦寒之地的大家族。
现在还安安稳稳坐在席面上的,都是已经对这些退役军人服气的‘忠顺’家族,或许还有士绅想着趁这个机会跟兀鲁图斯诉诉苦,以表他们对治安军与税务官的不满。
不过当前场上最吸引人的,还是最靠近主位的那一桌席面。上面坐了一半跟随兀鲁图斯随驾的高官,剩下的一半则是山东行省本土的高官。比如巡抚王玄凌、总督兀良哈·吉木乃特、省札鲁忽赤王迁,西军副都督特木伦,大连水师千户周饼等。
众人围着八仙桌而坐,最靠近上首的位置是全东。他是枢密院尚书之一,是当前在座官员中等级最高的,属于正三品。至于正二品,自然是兀鲁图斯了。一品官员受国格的限制,现在是一个都没有。
王文统身为礼部左侍郎,和民部左侍郎俞振铭有幸陪座在列。瞧着诸位大佬在他们跟前谈笑风生,两人都是拘束得紧。
好在这时候,一身传统华服的兀鲁图斯在少量近卫军和近侍的陪同下,进入了大厅。
十五岁的年纪,稚嫩感已经渐渐褪色了。尤其是兀鲁图斯来时经过下人的装扮与修饰,以及下颚长出的青涩胡须,让他都看着更为成熟稳重一些。
只不过头上没有戴汉人的帽子,也不像传统的蒙古人一样扎着小辫子。而是剪成干练的短发,使得整个人看上去比较有精神气儿。
胡努尔适时的喊了句‘明王殿下到!’
顿时宾客们都从座位上起身,齐刷刷的跪下行礼。兀鲁图斯让他们平身后,也不敢马上落座。
待来到上首,专为兀鲁图斯布置的席案是有别于其他人的长条桌。上面已经摆了几样零碎吃食,还没有正式上菜开席。
“都快坐下吧!本王远道而来是想跟诸君一起共勉,让山东行省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不是为了训斥你们罚站的!”兀鲁图斯先是说了句调笑的话,让诸位宾客们的心情不再那么紧张。
众人立即回声不敢,以及誓死报效大明之类的话,才慢慢坐下。随即随着一声铜锣响,侍者们立即端上热砰砰的饭菜上桌。
同时在兀鲁图斯的正下方,早已安排好的歌舞技师们也纷纷上场,以助喜庆。
为了尽量的让兀鲁图斯有宾至如归之感,请的技师大多是从明国本土请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宋国来的,比如正在台下跳舞的绝色女子们。一个个腰身纤细,体态柔美,将江南女子的温婉简直体现到了骨子里。
在场的宾客们也都吃得尽心,看得开心。兀鲁图斯也喜欢这样的舞蹈,但他更喜欢明国自己的舞蹈。不同于宋国舞女的含蓄、温婉。明国的宫廷舞蹈大多偏向奔放、火热。
一般舞娘的衣着都不算多,且以半透明的艳丽色为主。跳起来也不是拿什么扇子,而是刀剑为主。表演之时,尤为让人感受到其中的阳刚之美。再配合着舞娘们的衣着与姣好的面容,强烈的反差感特别的吸人眼球。
这也刚好迎合了明国尚武的主流风气,所以在明国本土颇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