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82章 董相国家的春联(一)

      第82章 董相国家的春联(一)
    临近正旦之日,长安城中过年的气氛却不是特别浓郁。
    任谁经过了这些年的日子心中都是一万只草泥马跑过,哪还有什么心思过年。
    “嘿!”
    “快要过年了啊。”
    “是啊,又要过年了。希望明年年岁越来越好吧。”
    “希望,希望。”
    “唉。”
    “叹什么气呢!一叹三衰知不知道?”
    “啊?一叹三衰?有理有理!难怪最近总感觉不顺,原来是叹气叹多了。”
    “要多笑笑才是,大过年的绷着个脸做什么。”
    “唉,家里面粮食不够啊!这年怎么过。”
    “说着说着怎么又叹起来了,你这个衰鬼可别坏了我来年的运气。”
    “……”
    “……”
    长安城
    相国府
    “恭喜你发财。”
    “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请过来。”
    “不好的请走开,利多人不怪~!”
    “……”
    董卓口中哼哼着外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小调,手中把玩这一枚做工精良的“金钱”脸上露出笑容。
    董卓手中的“金钱”并不是纯金制造,而是匠人们以黄铜为基,又加上其他的金属制作而成。
    这枚金钱外圆内方,正面刻有“长命百岁”,背后浮雕则是一只玄龟。
    “嘿!”
    “玄龟,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活那么久做什么。”董卓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手中的压胜钱,在董卓看来应该算是纪念币了,可能是因为董相国亲自发话,这做工与之前相比何止精良一筹?
    “不错,不错,用这东西去送礼,看上去贵重却又不贵重,拿出去倍有面子,不过嘛,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先顾着自家人。”
    说到自家人,董卓如今年岁虽大,但在其上还有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母亲,如今并未在长安城中,而是在郿邬居住。
    毕竟之前长安城中风起云涌,董卓觉得长安城中也不是那么安全,因此才将家眷留在了城外。
    但如今情况已经不同,再加上马上要过年了,正好将家眷老小接回城中。
    想到老父母,董卓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董卓的灵魂深处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而在郿邬的不但有其母,还有一位董卓异常疼爱的小孙女。
    孙女名曰董白,长的异常可爱,儿子早逝的董卓除了将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外,对这个小孙女更是疼爱有佳。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大权在握后便封其母为“池阳君,”其孙女为“渭阳君,”由此可见其对母亲、孙女的疼爱。
    不过这也成了众人诟病董卓的原因之一,他们也不想想,董卓除了自己的这两位女眷外,又封出去多少大官给了他人。
    说到接老母幼孙回家过年,董卓不由想到了远在并州的张辽,在扶风的张绣,现在正赶回凉州的马超,以及在雍州境内领兵的吕布。
    董卓掠了掠胡须,吕布过年应该能赶的回来,至于其他人只能就地过年了。
    想到这里董卓决定在长安城中转转,毕竟对他来说过年可是个热闹的事情,一年就这么一回。
    董卓直接往府外走去。
    待董卓出府后,其身边已跟随了数位护卫,今日董卓乃是便服出行,到没有太大的仪仗。
    不过就算路上的行人不知董卓的身份,见其身旁的护卫也能判断其是大户人家。
    如今的长安城还算热闹,董卓东逛西看的发现也没什么新奇的玩意,最后还是决定回家呆着。
    无奈的摇了摇头,董卓心中略微有些失望。
    待又回到相国府时,看着宽广的大门,董卓拍了拍脑袋,口中喃喃道:“我说怎么感觉少了点什么。”
    “没见到卖春联的啊!”
    “过年怎么能不贴春联。”
    要说春联,汉朝这时候还真有,只不过汉朝时候的春联还算不上后世的那种春联,而是以桃符出现。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分别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嵌缀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至于为什么是桃符。
    因为汉朝这时候造纸的技术还不够完善,优质的纸张还没有出现,像董卓这样的大户人家,如果不想用竹简,那只能用锦帛来当纸用。
    嘿?!
    造纸术?
    这东西董卓不懂,不过以后可以让人去捣鼓捣鼓。
    只是这纸这种东西可不能随便搞,毕竟这可是在挖士族集团的根基。
    想到造纸术,董卓立马想到了另外一种科技。
    那就是印刷术。
    当有了印刷术之后,纸张的应用,书籍的推广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但当世中许多世家之所以能够绵绵流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的言传身教,若是把印刷术弄出来了,让大家都有书可以读了。
    那代表啥?
    世家大族的子弟相互之间的竞争自然就更加大了。
    而且不但世家大族相互之间竞争变大,平头百姓若是都能看到书,势必会诞生无数的有识之士。
    这些有识之士又会对当前世家大族的地位产生威胁。
    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谁会没事找事去搞这些东西。
    竟然由春联想到了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这让董卓动起了别样的心思。
    那些个世家大族敝扫自珍,有机会恶心恶心他们也是好事。
    不过这个事情需要运作一番,现在还不能急。
    既然没有纸制的春联,那董卓只能入乡随俗,用桃木板了。
    董卓心念一动,忽然想到了蔡邕,蔡邕可是“飞白体”创始人,让蔡邕给自家写一副春联岂不美哉?!
    想到做到,董卓过府不入反而转道往蔡邕府邸去。
    如今的蔡邕虽说贵为吏部尚书,不过却是一个傀儡般的人物,朝廷上的人士的任免与地方官员的考核他也插不上什么话。
    这些事情大多都是董卓手下幕僚来操作。
    当然蔡邕也乐得自在,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也会提一提,面对董卓一系对吏部的插手,他也不多做过问。
    他将自己也只是定位在一个幕僚的身份上,这一点蔡邕颇有自知之明。
    若他真的将手伸进了吏部,当一个实权吏部尚书,恐怕他这位“天官”的位子也做不长。
    董卓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天官”,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天官”。
    这一日蔡邕和往常一样在府中整理汉史,这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而后便是弹弹琴、写写字,陪陪家人,过得倒也怡然自得,忽闻董相国上门,蔡邕心中一怔。
    董相国没事找自己做什么?
    难道是关于官员的任免问题?
    蔡邕心中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