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
“古语有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又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又不如人和,他们虽然已经占据地利,但我们却能占了人和这一项,倘若我们做到上下团结一心,又能使敌人军心不稳,便有胜的把握。”
说完话后,他立即转头看着云琛,一双眼睛亮亮的,似乎是在等待他的意见。
对于慕子凌,云琛对他有欣赏,有喜欢,但更多的还是感谢和感激,感激他愿意牺牲自己入宫救帮助燕文灏。
不过这会儿见到他这般犹如孩童的模样,云琛也不禁会心一笑,眼带慈爱地看着他,接着又点了头,赞同道:“你说的不错,确实如此。”
说罢,云琛转过头,又看向燕文灏,本来想要开口,却见燕文灏始终用温柔的眼神注视着慕子凌,微微出神了,于是,他含在口中的话真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
忍不住轻咳了一声,成功唤回燕文灏的思绪后,云琛对他稍稍一点头,沉声说道:“灏儿,将你先前的想法,再说一遍。”
他们现在要做的,首先便是要离散对方的军心,唯有对方军心不稳,无法团结,他们才能稳操胜券。
——无论谢景钰能否及时调兵赶回来。
这会儿,他们还有今日和明日,两日的准备时间。
提及正事,燕文灏敛了敛外露的神情,他微微颔首,斟酌了一下语言,便将方才跟云琛在御花园商谈的想法,说了出来,而且这回,他还稍稍润色了不少地方,使得整个方法,听起来完善不少。
云琛不住地点头,显然非常满意。
一旁的云景听了,也笑着微微颔首,但他思索了一会,又疑惑道:“灏儿,你这法子虽然不错,但是,我们如何能将这个消息送入他们营地?又如何才能让他们相信?”
燕文灏勾了勾唇角,露出了一个笑容来,他冷声道:“良妃。”
眼见云景不明所以疑惑的模样,停顿片刻,燕文灏又补充解释道:“良妃,其实是淮王一直安插在宫内的线人,而且,她未入宫前,就已经跟淮王有染,她喜欢之人,乃是淮王。”
吕熙已然离开,此时屋内并无外人,所以燕文灏不需要顾虑,便没有任何隐瞒的将所有的事情,都给云景说了一遍,其中包括当年庄后的真正死因,只是隐藏了他中毒之事。
云景紧紧抿着唇,脸上闪过一丝极致的痛苦,变得有些苍白,他万万没想到,他最疼爱的妹妹,竟然是因为自己才会疏忽被害。
是他的原因……是他的错!
“灏儿,是我……”他的脸色有些发白,好几次张嘴,但都因为心怀愧疚,无法说出话来。
“小舅。”
燕文灏喊了一声云景,见他抬头后就盯着他的双眼,板着脸认真说道:“母后的逝世,原因并不在小舅你,纵然不是那次,亦会有下一次,淮王和良妃二人才是罪魁祸首,他们才是该赎罪之人,与小舅你是无干的。”
拍了拍他的肩膀,云琛掩下眼中的哀伤,淡声道:“灏儿说的有理,此事过错本不在你,你又何必揽在自己身上,陷入枷锁之中?你与云瑶手足情深,我想云瑶在九泉之下,若有感知,亦不愿看到你如此。”
“爹……”
云景轻唤了一声,语中充满哀伤。
“……傻孩子,这不怪你。”云琛轻声道。
看清云琛眼中无法掩盖的哀伤,云景兀自垂着头沉默着,再抬起头时,他已经敛下了脸上的愧疚和痛苦,变得冷峻不已,他紧紧握着拳,面无表情地寒声道:“我定会替云瑶报仇,让他们二人,付出应有的代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出自吕氏春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第91章
话音落下后,云景又安静了许久,他的脸上还留有狠意,久久无法化去。
这是云景第一次表现出这么浓烈的恨意和情绪,倘若可以,他此时已经入宫,亲手去了解了淮王和良妃二人,替云瑶报了仇。
用尽全力压下了自己心里汹涌的杀意,云景拼命呼吸吐纳着,好半晌过去,他才逐渐冷静了下来,不过脸色并没有好多少。
寒着一张脸,云景沉吟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把话题又转回到了正事上,他冷声问道:“为何需要良妃?她能做何事?”
“小舅你有所不知,我们所剩时间不多,故而这些消息,只能由她来传递,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其他人未必能够达到。”
停下来斟酌了一下语句,燕文灏跟他解释道:“此次,三皇弟虽然成功将淮王抓获,也一并捉拿了与淮王勾结的官员,但是,却还是有一批人被忽视了。淮王秘密谋划了数年,仅有他自己一人是无法成事的,他的身边必然还有一批谋士和手下。而这些人,便是淮王的心腹,是他真正信任的人。”
“淮王这番入京,仅仅带来了几个侍妾,不见其他任何手下之人,想必此时此刻,他们都在城外军营当中筹划着。淮王被抓后,之所以胆敢直言用这些兵马威胁父皇,让父皇不敢轻易对他动杀手,势必也有一部分是基于他们。”
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茶水,再开口时,他的眼神冰冷彻骨,语气也充满了深深的寒意:“能够让淮王如此仪仗信任之人,能力自然不会差,遇事会思虑甚多,若是一般之人,恐怕无法轻易哄骗到他们,反而还会被他们察觉,变得更加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