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一千五百章知足者常乐

      杜远图看着这个县长摇晃着带着酒过来:“地瓜烧,这可是十年前福建产的老地瓜烧,说起来咱大明所有的地瓜可都是从这边引的种。”
    一边的吴百户点头:“这事我知道,我还参与了呢,当年太子殿下一声令下,我们这些人就南下收集地瓜和玉米运往北方试种。
    靠着这个功劳我这代百户职位才升级成百户。”
    杜远图有些意外:“您十年前就是百户了?怎么这些年都没有升职么?”
    吴百户摇摇头:“后来我就在这边负责引种育种的活,虽然也有功劳,但再也没有大的升迁。”
    村长翻翻白眼:“得了吧,要不是你自己喝酒误事,当初数次选拔都没有通过,怎么会到今天还只是一个百户?
    说到底还是自己怂,没有进取心。
    我们何尝不都是如此,这人啊要懂得知足,知足者常乐嘛,那锦衣卫指挥使只有一个,大明有几十万锦衣卫。
    人人都想当,那也只有一个,有人当就有人当不上。
    像我们这样当个普通人就挺好。”
    吴百户摇摇头:“是啊,当初的时候想着自己人到中年了,老婆两个,孩子五六个,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孩子怎么办,婆娘还不跟人跑了。
    所以自愿留下来干这农民的活。
    后来上面说到这边每值班一年能给一个学院名额,我这不是咬咬牙来了,虽然自己这辈子没有希望了,能给儿孙留几个进情报学院的名额也是好事。”
    村长也点点头:“谁说不是呢。”
    这个名额奖励杜远图还是第一次听说,其余九个人也都看了过来:“这个是怎么说,为什么有名额奖励?”
    吴百户疑惑的看着这群人:“你们都不知道么?
    就是我们这些军官在这边值班,每一年可以获得一个推荐名额,相当于勋爵待遇,下面的基础士卒每完成三年的驻防也会获得一个。
    这个是陛下的恩赐奖励,同时也是对大家的拉拢,你懂的。”
    杜远图大概明白,所谓的拉拢意思就是这种给儿孙的好处,那自然要建立在大明越来越好的基础上,同时这个父辈也不能有什么污点。
    这不就相当于是对人员的另一种约束了,为了子孙也不能干违背大明利益的事情了。
    显然要是有这么个好处,那么还有人试图背叛,那么这个人要么就是没有传承家业的孩子,要么就是家族的孩子太多大明给予的这种好处落不到自己孩子身上。
    杜远图打量着吴百户:“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那吴百户为什么要离开海岛呢?这种机会可不多啊。”
    吴百户摇摇头:“主要是我们家现在已经有四个名额了,不仅够用还有富余。其次在这岛上驻守了四年,家都没有回过。
    我也不想等明年回去,家里媳妇给我生个三岁的大胖小子。”
    离家五年老婆给生个三岁的大胖小子,这是锦衣卫常见的调侃话语。
    据说当年新军成立的时候,还出现过因为士卒长时间没有回家,家里把士兵的媳妇跟小叔子接种好传宗接代的事情。
    后来大明军人事务部逐渐完善,讲究的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每年都要跟家属通一封信,哪怕是保密部门,不能泄露自己的位置和工作,也可能聊聊家常抱抱平安。
    不过吴百户这个担心就没有办法了,报平安是报平安,老婆出轨是出轨,这事是避免不了的。
    因为大明军中和锦衣卫的军饷都非常高,基本上一人军饷养活一家子完全没有问题,这就导致有一部分女子不事生产,每天吃喝玩乐。
    所以锦衣卫每年都要协助军部处置一批这样的涉及军人的案件,也有一部分是涉及锦衣卫的。
    虽然陛下明确规定这种事是犯罪,要坐牢,但总有人喜欢用下半身思考。
    吴百户的担心成立,调离的理由也充分且经得起推敲。
    只不过作为一个百户把自家的私生活放在一大帮人的正式场合上说,怎么看都有一种刻意的感觉。
    难道他是故意这么说的?为什么?既然没有心虚,又何必爆出这么大的料?
    吴百户的话引起下面的人一阵唏嘘,尤其是那些离家久的,心里难免戚戚然。
    好在这个时代的子女多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且贞洁观念也是深入人心,有爸妈帮忙看着,出问题的还是少数。
    村长拍了拍吴百户:“这有啥,你这是解脱了,回去之后找个县当个做堂百户,然后剩下的十几年等着退休就是了。
    我这老头子这辈子就跟这岛耗上了,一开始还激情慢慢,但是现在,老头子也是感觉寂寞啊!”
    吴百户哈哈一笑:“你家你婆娘和你大儿子都是实验室的人员,那都是科学家,咱们羡慕想生一个还生不出来呢!
    你这就是嘚瑟!咱们这么多人待在外面,更多人在外围提供后勤保障和安全保护,大明除了皇宫就你们这些搞研究的保护规格最高。
    这是身份是地位,要不然怎么轮到你当这村长。
    你家人都在这,急个啥,每月不是还有两个月的旅游假期么,就算是在爱我,你也不能天天出去玩吧?”
    村长摆摆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看着我们家都是搞科研的,实际上他们的危险你们想象不到。
    算了,不说也罢,以前我也有雄心壮志,但是现在年龄大了,我也就看开了。
    记得报纸上说过,人这一辈子要接受三个平凡,这样才能获得知足。
    小时候要接受父母的平凡,长大了要接受自己的平凡,年纪大了要接受儿女的平凡,这就是中庸之道。
    以前读的时候感觉这些话暮气太深,现在真的到了这个年龄再读的时候,竟然颇有一种知道太晚的感觉。”
    吴百户也叹了一口气:“是啊,人最难接受的就是平凡,谁都以为自己是出将入相的料,但是到最后要不是托陛下的福,咱们更多人怕是连吃饱饭都困难。
    我们有幸生在盛世的大明,哪怕只是当个普通人一样是丰衣足食,比起乱离时期的贵人还要舒坦,该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