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荀彧
“文若,如今冀州易主,你看如何?”荀绲问荀彧,眼中带着一些的考究之意。
荀彧正看书,听到父亲叫自己,便将手中的书籍合上。“听闻,新任冀州牧乃是卫青卫大将军之后,虽只是弱冠之年,却熟读兵法,横扫白波,抵公孙,破袁绍,勇冠三军,可比他的先祖,如此传奇的人物能够成为冀州之主,乃是冀州之福,大汉之幸”
荀绲点头,卫冀州这份战绩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人杰。
“只是,善战者众,善治者寡,不知道这位卫冀州又如何?”
“你想在他手下出仕?”
荀彧微微摇头“尚未定计”
荀绲见问不出什么,于是换了个话题“友若在袁绍处当值,你看如何?”
“还是让友若赶紧回来吧,袁本初偏居一郡之地,且身旁卧着一头老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且等卫冀州安定冀州,下一步就是将袁绍给彻底剿灭!”荀彧自信道,说完想了想,有开口“不过,以友若执拗的性子,我们的劝说是无用的,等卫冀州破袁绍之时,还得麻烦父亲去求卫冀州呢”
“诶..”荀绲轻叹一声,他也是那么想的。
“老爷,前方有人迎接”马夫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荀绲有点意外“竟然会有人来迎接我们?谁是呢?”
“看看便知道了”荀彧率先撩开马车的帘子走了出去,眺望远方,发现只有四个人,一位潇洒俊朗的公子哥,两位身着长袍的文士,还有一位身着铠甲的武将。
这个什么组合?
荀彧有点搞不懂。难道是父亲相熟的好友?
荀绲也从马车里出了,问荀彧“这些人是...”
好嘛,父亲也不认识。
马车行驶到城门口五十步的时候停下,荀彧扶着荀绲下车,那四个人也已经走到他们的跟前。
“卫宁,卫仲道,见过荀绲先生”卫宁抱拳行礼。
田丰、颜良、审配纷纷行礼,行礼。
荀绲和荀彧对视一眼,惊骇万分,他们刚刚还在说这位卫冀州呢,怎么人就马上到他们面前了。
“见过卫冀州”两人连忙行礼。
“先生请,我已命人略备薄酒,请先生与令公子一同赴宴”卫宁恭敬伸手示意。
“多谢”荀绲连忙答应,他现在还有点搞不清楚卫宁的来意。
荀彧的目光在另外三人身上打转,若有所思。
一群人一起进了邺城,卫宁在州牧府邸招待了他们,有田丰、审配作陪,聊一些文人的事情。颜良本来也是一起来作陪的,毕竟算是卫宁这一派系的人,但看他一小口一小口喝的那么难受的模样,卫宁也就让他先回军营了。
卫宁在一旁亲自给众人倒酒,荀彧和荀绲受宠若惊。
卫宁一边倒酒,一边想的却是,差不多该把自家老哥叫过来了,以后其他的事情不做,但怎么说,这种喝酒应酬他来正好合适。
酒过三巡,卫宁起了个话头,很直接的问荀绲。
“不知道,令公子可曾准备出仕?在下是否有资格邀请令公子?”
荀彧和荀绲倒是并不意外卫宁会招募他们,只是没有料到会那么直接,按流程走,不应该先谈谈理想,问问志向才对吗?
荀绲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荀彧,这个问题得由儿子自己回答,哪怕他这个做大人的也做不得干涉。
荀彧看着卫宁,思索了片刻才开口道“卫冀州觉得现在的天下大势如何?”
“天子蒙尘,各地豪雄并起,纷乱之相,百姓苦难之始”卫宁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敢问阁下之志”
“横扫寰内,外拓疆土,开太平盛世”
荀彧微微屏息,他既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答案,却也没有听到让自己拒绝的理由。“在下之前未曾有过出仕的想法,所以请容在下思量些时日再回答州牧大人”
“好”卫宁一口答应。
荀彧没有直接效忠,这在卫宁的意料当中。
因为关于第二个问题,自己的答案内容并不是荀彧想要的。
这让卫宁想到了“守卫剑阁”副本当中碰到的荀彧,从阴间重回人间,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是汉将,还是蜀将?”
荀彧的梦想估计就是想中兴大汉。也正是这一点,让他和曹老板走到了一起,并且为之不停的努力奋斗,乃至到后来当曹操的理想开始扭曲,野心悄然滋生的时候,他依旧倔强的行在自己的道路上,哪怕是死也不曾改变过。
如果自己刚才的答案里面加上,为天子,为大汉。
恐怕,荀彧就直接答应了。当然了,这个前提是建立在他认为卫宁有这份才能上。
不过....卫宁也是故意不说的。
从利己方向看,作为一个现代人,我都已经穿越到了古代,在这样的乱世,我为什么要为你一个皇帝浴血奋战,拼上自己的老命去重新收服天下,过程当中还要被你四处掣肘。
曹操一开始就是为了大汉的统一而努力,所以前期他“迎天子以讨不臣”,享受着天子的红利,但是在以后,这份红利却变成了利息,四处掣肘。
如果未来让卫宁迎天子。可以。但迎来的天子只会是一个工具人,吉祥物。
指手画脚?建立自己班底?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除了是皇帝生的,有什么比我强?
从利民的角度来看,我竟然已经横扫天下,由我这个掌握了现代思维的人来做皇帝,这个国度,这个民族不是会过的更好吗?
卫宁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和骄傲。
他不屑于欺骗荀彧来帮自己。这没有意义,自己的理念和他不同,迟早会出现分歧,到时候,他还是会和自己分道扬镳。就像是,历史上他的现在应该在袁绍的帐下,但后来还是到了曹操的手下,为曹操的霸业而努力。
退一万步来讲。
我就差你这个荀彧做谋士?
田丰、审配还有荀绲对于两人的想法无从得知。
但现在,显然这场宴席已经到了结尾。
众人又畅饮了几杯,荀绲带着荀彧以安顿家中事务为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