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三百零二章 一副臭脸

      张延龄要离开京师往江南去的消息,于朝中也不再是秘密。
    对于很多大臣来说,巴不得他早点走。
    张延龄是否会在地方上行干扰朝堂之事先不论,至少他一时没法回京师跟他们朝堂争锋,对于大明的这些顶级文臣来说,已经争得倦怠。
    本来事也就没那么多风波,走不走关系也不大,但现在因为张延龄对李广的参劾,令张延龄再度成为大明朝的众矢之的。
    “他这是怎么想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是说他有必胜的把握?”
    翌日朝堂之前的准备中,屠滽便直接在内阁四位阁臣面前提出如此的质疑。
    一旁有跟他相似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徐溥没说什么。
    作为内阁首辅,徐溥宁可当事件的局外人,他不想牵扯到大明“两大蠹虫”之间的争锋。
    “谁知道呢?”谢迁笑盈盈说一句。
    便在此时,张家两兄弟一同出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韦泰的身后,说明今日二人也是要与会的。
    张延龄来,很多人能理解,但张延龄的到来,则让很多人觉得不解。
    张家两兄弟以往来,会被杯葛很严重,但现在来,跟他们打招呼的人也不少,以礼部和户部中人居多。
    礼部尚书是徐琼,张延龄过多牵扯到礼部和户部中事,加上张延龄平时待人也算和善,也能做事,即便一些大臣不想跟外戚走得太近,但面子上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不为别的……
    前程不要了?
    明知人家现在朝中正当红,别说是张延龄,就连李广,巴结的人还不是一堆?
    光守着清流之名也不能当饭吃。
    张家两兄弟中,张延龄走在前面,应付场面事也是得心应手。
    徐溥对李东阳打个眼色,随即李东阳朝张家两兄弟走过去,居然是内阁大臣主动走过来跟张家兄弟接触,也让很多有意跟张家兄弟保持距离的大臣看了大跌眼镜。
    我们还在这里顾着文臣的身份,不去跟张家兄弟接触,结果人家那边文官的代表内阁大臣都去会面……我们这不是自顾身份瞎起什么劲?
    “李大学士,不会是来跟我说及有关新任通政使的事吧?对了,听说元银台走的时候很不甘心……”
    张延龄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元守直终于被张延龄挤兑走了,也是元守直脾气太火爆,再是皇帝要对之前文臣跟外戚之间的矛盾画个句点。
    怎么看,都好像是吏部尚书屠滽跟张延龄的矛盾更大。
    但架不住屠滽在朝的地位明显太高,皇帝不好拿屠滽开刀,所以元守直这个通政使只能被抬出来当炮灰。
    李东阳脸色不好看。
    换了一般人看来,张延龄这是小人得势,看到内阁大臣过来打招呼,有意出言挤兑。
    只有李东阳能感觉到,张延龄好像是别有深意的。
    “本部乃是来谢过建昌伯对小儿病情的诊治,最近他病情多有好转,无论是……哪些方面,听闻你马上要应工部事,离开京师?”李东阳被内阁派来跟张延龄接洽,原因在于张延龄跟李东阳之间有朝事之外的“联系”,那就是张延龄给李兆先治病的事。
    就算事后外人说起来,李东阳也完全可以说,我只是去跟他谈谈给我儿子治病,没有他意。
    张延龄道:“令郎的病情好转,实在是令人欣喜,若是能趁此机会……给李大学士留个后……另外就算是我走了,也会留下相应治病的方法……再说了,也没那么着急离开京师的。”
    现在只是说张延龄要去江南督察河工,主要是看看过去几年修的新黄河大堤有没有问题,现在黄河改道不走山东而走淮河,河工在之后的清查中又被张延龄端出李士实等很多问题来……
    或许张延龄去一趟江南,也仅仅是例行公事走一圈,也或是要去搜罗什么奇珍异宝回来送给皇帝。
    再或是,这是皇帝给张延龄的优差,让张延龄去地方上“搜刮”一番,同时也让张延龄出去游山玩水当一任地方官……
    具体原因,可能等张延龄出京师后,这些文官也难以查知,只能去慢慢琢磨。
    谁又知皇帝跟张延龄是怎么想的?
    “有关你参劾宫人李广之事……”李东阳还是提到了正题。
    其实李东阳有意过来跟张延龄接洽,主要是商议一下,你在对付李广方面,有没有需要我们文官帮忙的地方?
    张延龄把话也就问出来:“莫不是李大学士,或是徐阁老他们,有意相帮?”
    李东阳目光打量张延龄,没有回答此问题。
    帮你?
    就算真有商议共同对付李广的意思,那我们也不是对你相帮,而是要跟你一同铲除大明的一个蠹虫,让大明朝廷恢复正常的秩序。
    “唉!看来是我自作多情了,相信我的上奏,阁部的几位也都看过,不知有何斧正之处?”张延龄一副很坦然面对的神色。
    李东阳即便知道张延龄有别的心思,但还是不习惯这么跟一个“不学无术”的后生晚辈说话,他冷声道:“有事便直说,没有的话,本部便先去了。”
    张延龄还没说什么,张鹤龄不耐烦道:“你走就走,弄得好像是要过来商议事情一样,以为自己是阁老就这么不给面子?”
    本来关系还只是有点尬,现在关系直接被张鹤龄给搞僵。
    李东阳不想理会张鹤龄,或许在他看来,要商议事情那也是跟张延龄商议,只有张延龄才有资格上台面。
    张延龄只是笑了笑,没有要继续搭茬的意思。
    李东阳点点头,转身而去。
    大概李东阳听出来了,无论张延龄是否要去参劾李广,出自何目的,是否要真的跟李广交恶,都不打算借助他们文官的手,也就是说,文官可以不用在这件事上做出任何偏帮两方人的事情。
    张延龄清楚文官不会真心实意相帮,所以从开始的计划中,就没把文官列在其内。
    ……
    ……
    “他啥意思?搞那么一副臭脸,给谁看?”
    张鹤龄看着李东阳离开的背影,言语非常不忿,又把头转向弟弟,想从弟弟这里得到释疑的答案。
    张延龄摊摊手道:“或许人家就是关心,我为什么这么不识相,要去参劾李广,明知李广在陛下那边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惹不起的。”
    张鹤龄骂道:“他们这群浑噩的文人,自己不知为大明剪除祸患,却还在质疑我们的决定?”
    “某人,请不要把你跟我做联系,我的决定,不是我们。”张延龄纠正道,“还有,你确定大明的祸患中,你比李广要逊色?”
    张鹤龄一时都听懵了。
    我帮弟弟说话,怎么弟弟就反咬一口?
    “属狗的你?见人就咬?”张鹤龄没有发火,只是在数落。
    张延龄没有接茬,便在此时,徐琼走过来提醒道:“有涉及你婚事的情况,朝议后去见令堂。”
    之前张皇后也有暗示,既然张延龄要离开京师一段时间,很可能要经历几个月,那不如就在离开京师之前,把续弦的大事给完成,而帮张延龄跟朝中文臣联姻的差事就交在了徐琼手里。
    张延龄笑着拱手,没有跟徐琼谈及任何有关朝务的事情。
    此时萧敬和李荣也出来,甚至也见到韦泰和陈宽的身影,内阁四个人齐活了,看起来这次的朝议必然事情不小。
    ……
    ……
    朝议开始。
    朝堂上来的人很多,武勋那边,英国公张懋等人也在。
    当然主要的议题也不在张延龄或是李广这边,今日闹这么大阵仗,主要问题还是谈及有关西北边疆的事务。
    由兵部尚书马文升上前奏报。
    这已是连日来第三次谈及有关西北军务,只是前两次张延龄不在,而这次张家兄弟来的同时,皇帝也多召见了几名都督府的武勋、幕僚等,也算是广布消息多征询意见。
    马文升的上奏结束。
    朱祐樘面色谨慎道:“未料草原再兴战事,如今寒冬将至,边疆将士粮食物资可有齐备?”
    户部尚书周经走出来奏禀道:“回陛下,过去数月,朝廷已多番征调钱粮,边疆各处过冬之用基本齐备。”
    内阁大臣刘健道:“基本齐备,也就是说,还有部分没有齐备?”
    周经道:“年前应该是不缺,若是战事着紧,或是有各处关口的紧急军情,再或是要安排战事,又或是来年到春荒时,仍旧会出现粮食物资的缺口……”
    周经还算是比较谨慎的。
    在这种时候,话可不能说满了。
    即便周经知道,现在西北根本不缺钱粮,连很多武将、士兵积欠了几年的饷、薪等都发了下来,西北是缺钱的时候吗?
    但万一回头真有哪个地方缺了,再或是因为战事失败,有人故意要把责任推到户部保障不力的事情上,当户部尚书的到时也要有能转圜的余地。
    你们想想……
    当初我说了的,基本是不缺,但若是遇到特殊情况缺了,我也是提前做过预警的,你们不能说我们户部没提前做预案准备。
    朱祐樘见下面的大臣还有提出质疑的意思,一抬手道:“以九边各地近来的奏报看,没有跟朝廷追要军粮物资的,甚至连修筑关塞的各处,钱粮调度也都在合理范围内,眼下……户部中人居功至伟。”
    “户部中人”?
    这是个很奇怪的名词。
    其实皇帝就差说,其实是朕的内弟居功至伟,你们就别在这里煽风点火了。
    “可朕也不是很明白,如今正是即将入冬时,草原异族何以要在此等时候,再犯我中原?往常年,外夷犯境的高峰期间都是在四五月或是八九月夏粮、秋粮成熟时……”
    皇帝把问题抛出来。
    不但皇帝不明白。
    其实在场很多大臣也不理解。
    你说这鞑靼人也是的,没事喜欢犯境,犯境也就犯了,现在正是秋粮入库之后,夏粮……尤其是小麦才刚播种,你们这时候来抢秧苗的?再或是来抢过冬前收获的大白菜的?
    你们之前似乎还经历了一场“惨败”,这还要一年两犯,吃饱撑的?
    徐溥道:“陛下,以各地的奏报来看,自从去年西域战事之后,朝廷收紧了对草原的互市贸易,草原很多倾向于大明的部族物资严重不足,他们的牛羊无法兑换到合适的物资,或是因此而屡屡犯境。”
    这是在提醒皇帝。
    鞑靼犯境,正说明鞑靼人现在日子过得有点“惨”。
    如果日子过得好,谁想大冬天出来当强盗?
    入冬之后,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问题是……我们草原人也难啊。
    饭是能吃得上,难道天天吃肉吗?粮食要不要?布料、茶叶、瓷器这些需要与否?牛羊吃也吃不完,皮毛御寒是一回事,可问题是我们缺太多物资了。
    本来以为大明对草原政策的收紧,只是吓唬吓唬人而已,谁知大明在取得虎峪口一战的胜利之后,更有了底气,互市重开遥遥无期。
    更可怕的是,大明朝甚至给大明边塞的将士保证充足的粮食物资等,平时那些边塞将士还会来一些“走私”的事,今年人家吃饱穿暖,不带我们玩了!!
    看着关塞以南大明将士吃得好日子过得逍遥,我们还能怎么办?
    只能顶着西北风出来抢了。
    朱祐樘道:“草原缺物资,才犯境,那该如何……化解呢?”
    又是个很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开互市?
    我们输了开互市,现在赢了,开互市给草原人必要的资源?
    大明是要受虐吗?
    可要是不开互市,意味着今年的冬天不会太平,最怕的就是一群饿狼天天在家门口转悠。
    马文升道:“如今边疆各处的防备非常完善,因年久失修而毁坏的城墙,在入秋之后也修缮顺利,鞑靼想再兴叩关之举并不易。”
    “嗯。”
    朱祐樘点点头道,“朕从九边各处的上奏看,草原异族也的确难兴起波澜,不过之前建昌伯曾提到,草原人正有归一的意头,诸位卿家参详一番,大明是否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敲打一下异族的野心呢?”
    一些大臣没听明白。
    但还是有人听明白了……
    陛下,您这是打算主动出击吗?咱大明的边防,不是以稳守为主的?